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红楼梦

红楼梦

清曹雪芹(1715-1763)撰。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一说为襄平(今辽宁省辽阳)人。他的先世本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正白旗内务府籍。他的家庭,从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頫三代都世袭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家势鼎盛,气派极为显赫。曹雪芹的家庭除了是个“百年望族”之外,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诗礼之家”。他的祖父曹寅工诗词,喜书法,著名的《全唐诗》就是他主持刊印的,并著有《楝亭诗抄》等著作。曹雪芹的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豪华富贵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其父因事受到削职、抄家的处分,家道衰落。在他中年时,家境已经很穷困,住在北京西郊,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有关曹雪芹的生平事迹,留传下来的材料很少,我们只能从一些零星记载和他好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人的酬唱诗篇中,得知他工诗善画,多才多艺,性格豪放,嗜酒健谈。在写作《红楼梦》时,家庭生活已经很穷困,写到第八十回的时候,因贫病无医,再加上爱子夭折,以至伤痛过度而死。《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作。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乾隆时中进士,做过内阁侍读。刑科给事中等官职。《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故事始于贾宝玉衔玉出生,为贾母所钟爱,林黛玉失恃,寄居外祖母家,迄于黛五死和宝玉出家。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个大家庭为背景,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兴衰没落过程的生动描绘,广泛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整个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包括皇权、官僚、科举、宗法、婚姻、文化、教育制度以及维护这些制度的礼教法规,伦理道德观念,并通过政治上的腐败、道德上的堕落,经济上的崩溃,儿孙的一代不如一代等现实,揭示了那一时不可救药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同时,它又对生活中积极、进步的一面,对那些反抗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叛逆者,特别是违背了封建礼教的爱情,给予了热情的歌颂。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红楼梦》既是一本小说,又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宗教的还是皇宫贵族的、乡村民俗的都无不逼真地展现在作品中,人们可以通过它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了解、研究中国的封建社会。《红楼梦》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除了通常所说的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之外,它还有一些令其它小说相形见绌的艺术特色。首先,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我国书法、绘画、雕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手法,巧妙地将它们融汇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或场景之中,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致使《红楼梦》令人百读不厌,成为中国小说艺术的顶峰。其次,《红楼梦》一反以前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传统思想和写法,避免了人物性格的绝对化,毫无讳饰地如实写出人的复杂性。再次,细节描写特别出色,它写了许多家庭生活琐事,善于透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意义。第四,高度艺术化的语言。主要表现在人物语言的形象化,写景语言的诗意化,叙述语言的形象化,描绘语言的抒情化,俗谚口语的大众化等方面。《红楼梦》把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为后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艺术影响。但小说流露出的色空观念和“补天”思想,都表现了作者的时代局限。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根据曹雪芹的原意,完成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结局。但又添写宝玉中举、出家为僧和贾府复兴、桂兰齐芳等情节,却违背了曹雪芹的意愿,削弱了原书的反封建意义。《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两大系统,一是手抄本,一是印刷本。手抄本系《红楼梦》问世后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前,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这些抄本一般都附有脂砚斋、松斋和畸笏叟等人的评语,书名亦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称“脂评本”或“脂本”。脂砚斋,姓名不详,但是《红楼梦》最早的评论者,从评语看,他与曹雪芹关系十分密切。评语对研究《红楼梦》的生活依据、创作过程、写作技巧和曹雪芹的家世、生平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脂砚斋评八十回本,是《红楼梦》最早的本子,比较接近原著。现存脂评《石头记》计有十一、二种,主要有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前两种本子已残缺不全,只有庚辰本比较完整。印刷本系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将传抄的八十回本和高鹗续的四十回合在一起,以活字版排印出来,从而结束了《红楼梦》的抄本时代。此书全称《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乾隆五十七年(1792)又“补遗订讹”重新排印,上述两个本子通称“程高本”,前者为“程甲本”,后者便是社会上最流行的“程乙本”,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本子。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行的版本,便是根据“程乙本”,再参照其它重要版本,经今人启功注释,周汝昌、周绍良等校订标点而成的,是目前最好的注释本。

猜你喜欢

  • 续列女传

    九卷。明邵正魁撰。正魁字长孺,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卒及任履不详。该书是一部接续刘向《列女传》以记叙历代妇女事迹的专著。体例上也一仍刘向之书的体例,共分七门,其中节义、贤明又各分一子卷。书中材料主要采

  • 金乡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沈渊修,孙中翘、李铣等纂。沈渊,山阴人,岁贡,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金乡县知县。考金乡县志创修于明。康熙十二年(1673)邑令付廷俊再修。沈渊任县令后,以邑志又已四十余年未修,因

  • 迦陵词

    三十卷。清陈维崧(1625-1682)撰。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十余岁已有文名,吴伟业称他是“江左凤凰”。入清后补为诸生,但长期未得到官职。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 推春秋日食法

    一卷。清施彦士(详见《春秋朔闰表发覆》)撰。该表据嘉兴人徐发所订天元历理,推断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共三十四次。该书收入作者所著《求己堂八种》中,有道光十二年(1832)刊本。

  • 香域内外集

    十二卷 清释敏膺撰。释敏膺是苏州花山翠岩寺僧。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本集是其弟子圣药等人所编。外集皆诗文,凡七卷,内集五卷,皆语录佛经的唱词。僧人以佛经为内学,儒学为外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并加

  • 强识编

    四卷,续一卷。清朱士端撰。士端字铨甫,江苏宝应县人,道光元年举人。士端曾住在王引之家,得亲炙其父念孙,饱闻王氏父子之论,故于声音训诂之学,俱有心得。此书大旨与《经义述闻》相近,而精则不及。如释《诗·载

  • 好云楼初集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李联琇(1820-1878)撰。李联琇,字秀莹,号小湖,江西临川人。道光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学士、福建学政、大理寺卿、江苏学政。曾主讲江南钟山书院。《好云楼初集》系作者自

  • 医书纂要

    见《丹溪纂要》。

  • 捃古录金文

    三卷,清吴式芬撰。吴式芬(详见《捃古录》条)长于音韵训诂之学,对经史考订有精湛见解,他还精于金石学。生平著述甚多,除《捃古录金文》外,还著有《捃古录》二十卷,著录商周至元代器物18000余种,是清代目

  • 十愿斋易说

    一卷,《霞舟易笺》一卷。明吴钟峦撰。钟峦字峦稚,号霞舟。江苏武进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桂林府推官。鲁王监国,以为礼部尚书。后来自焚而死。此编每卦摘笺数语,只有上经三十卦,没有下经,似乎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