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红楼梦

红楼梦

清曹雪芹(1715-1763)撰。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一说为襄平(今辽宁省辽阳)人。他的先世本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正白旗内务府籍。他的家庭,从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頫三代都世袭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家势鼎盛,气派极为显赫。曹雪芹的家庭除了是个“百年望族”之外,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诗礼之家”。他的祖父曹寅工诗词,喜书法,著名的《全唐诗》就是他主持刊印的,并著有《楝亭诗抄》等著作。曹雪芹的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豪华富贵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其父因事受到削职、抄家的处分,家道衰落。在他中年时,家境已经很穷困,住在北京西郊,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有关曹雪芹的生平事迹,留传下来的材料很少,我们只能从一些零星记载和他好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人的酬唱诗篇中,得知他工诗善画,多才多艺,性格豪放,嗜酒健谈。在写作《红楼梦》时,家庭生活已经很穷困,写到第八十回的时候,因贫病无医,再加上爱子夭折,以至伤痛过度而死。《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作。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乾隆时中进士,做过内阁侍读。刑科给事中等官职。《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故事始于贾宝玉衔玉出生,为贾母所钟爱,林黛玉失恃,寄居外祖母家,迄于黛五死和宝玉出家。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个大家庭为背景,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兴衰没落过程的生动描绘,广泛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整个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包括皇权、官僚、科举、宗法、婚姻、文化、教育制度以及维护这些制度的礼教法规,伦理道德观念,并通过政治上的腐败、道德上的堕落,经济上的崩溃,儿孙的一代不如一代等现实,揭示了那一时不可救药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同时,它又对生活中积极、进步的一面,对那些反抗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叛逆者,特别是违背了封建礼教的爱情,给予了热情的歌颂。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红楼梦》既是一本小说,又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宗教的还是皇宫贵族的、乡村民俗的都无不逼真地展现在作品中,人们可以通过它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了解、研究中国的封建社会。《红楼梦》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除了通常所说的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之外,它还有一些令其它小说相形见绌的艺术特色。首先,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我国书法、绘画、雕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手法,巧妙地将它们融汇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或场景之中,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致使《红楼梦》令人百读不厌,成为中国小说艺术的顶峰。其次,《红楼梦》一反以前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传统思想和写法,避免了人物性格的绝对化,毫无讳饰地如实写出人的复杂性。再次,细节描写特别出色,它写了许多家庭生活琐事,善于透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意义。第四,高度艺术化的语言。主要表现在人物语言的形象化,写景语言的诗意化,叙述语言的形象化,描绘语言的抒情化,俗谚口语的大众化等方面。《红楼梦》把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为后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艺术影响。但小说流露出的色空观念和“补天”思想,都表现了作者的时代局限。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根据曹雪芹的原意,完成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结局。但又添写宝玉中举、出家为僧和贾府复兴、桂兰齐芳等情节,却违背了曹雪芹的意愿,削弱了原书的反封建意义。《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两大系统,一是手抄本,一是印刷本。手抄本系《红楼梦》问世后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前,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这些抄本一般都附有脂砚斋、松斋和畸笏叟等人的评语,书名亦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称“脂评本”或“脂本”。脂砚斋,姓名不详,但是《红楼梦》最早的评论者,从评语看,他与曹雪芹关系十分密切。评语对研究《红楼梦》的生活依据、创作过程、写作技巧和曹雪芹的家世、生平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脂砚斋评八十回本,是《红楼梦》最早的本子,比较接近原著。现存脂评《石头记》计有十一、二种,主要有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前两种本子已残缺不全,只有庚辰本比较完整。印刷本系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将传抄的八十回本和高鹗续的四十回合在一起,以活字版排印出来,从而结束了《红楼梦》的抄本时代。此书全称《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乾隆五十七年(1792)又“补遗订讹”重新排印,上述两个本子通称“程高本”,前者为“程甲本”,后者便是社会上最流行的“程乙本”,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本子。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行的版本,便是根据“程乙本”,再参照其它重要版本,经今人启功注释,周汝昌、周绍良等校订标点而成的,是目前最好的注释本。

猜你喜欢

  • 王荆公诗注

    五十卷。宋李壁(1159-1222)撰。李壁,字季章,号雁湖居士,眉州丹陵(今四川建昌县)人。初因父祖有功入官,后登进士第。宁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卒,谥文懿。少聪颖,嗜学如饥

  • 左氏君子例

    一卷。宋李石(详见《方舟易学》)撰。左氏《春秋传》多有“君子曰”,林栗认为是刘歆所加,而李石则认为“似出左氏品藻”,是圣人示后学以褒贬大法,故录七十三条,为《君子例》。又以《圣语例》三十二条附于其后。

  • 古易汇诠

    无卷数。清刘文龙撰。文化字体先,福建宁化人,雍正年间诸生。全书共分四册,第一册列古易十二篇,其中上、下经为二篇,十翼为十篇,并附有伏羲六十四卦之方圆图;第二册诠释上经;第三册诠释下经;第四册诠释象辞、

  • 涪陵纪善录

    一卷。宋冯忠恕撰。记述宋理学家尹焞事。尹焞字彦明,洛阳人。受学于程颐,与冯忠恕父冯理同学,忠恕亦师事尹焞。金兵陷洛阳,尹焞逃亡至蜀,绍兴四年(1134)到涪陵。时冯忠恕任黔州节度判官,往来必过涪。六年

  • 华严经音义

    二卷。唐代释慧苑(约唐中叶人)撰。慧苑,自叙索隐从师,历十九年之久。他对经译的文字音义颇有建树,能以音训梵言,聊为注疏。所作《华严经音义》,即是对《华严经》音、义两个方面所做出的增补订正,使僧众得以披

  • 墨庵经学

    清沈起撰。起明末清初人,生卒年不详,字仲方,秀水(今浙江嘉兴县)人。明末诸生,后出家为僧。除此书外,还著有《学园集》、《今国语》、《宗门近录》等。此书包括五种,一为《大易测》,分《图象疏义》、《字画订

  • 三朝辽事实录

    十七卷。明王在晋(1564-1643)撰。王在晋,字明初,苏州太仓(今江苏太仓)人。万历进士,授中书舍人,迁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2年)升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熊廷弼经略辽东。后任南京兵、吏二

  • 平回志

    八卷。杨毓秀撰。杨毓秀,字子坚,诸生,终身不仕。师从龚九曾、王螺州二人同学,龚、王与左宗棠过从甚密,左宗棠与二人时有书信往还谘商。杨毓秀遂据三人往来书牍,访求事实,撰为《平定陕西回匪志》二卷、《平定甘

  • 明季国初进士履历跋后

    一卷。清邵懿辰(1810-1861)撰。懿辰字位西,仁和(今杭州)人,官至军机章京。懿辰曾得明季清初进士履历,起自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止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凡二十八科,皆为之跋尾,考

  • 祖述约义私绎

    一卷。无撰述人姓名。此书只录《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五篇,又删去了一大半经文,也不引训诂,可是此书释义却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如此书认为《尧典》中“钦明”等十八字,是总括帝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