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

二卷 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因原本写于竹简而得名,亦称《汲冢纪年》。案《晋书·束晳传》,晋太康二年(281),汲县人发魏襄王墓,得古书七十五篇,其中有《纪年》十三篇,今世所行题沈约注,亦与隋志相符。顾炎武考证之学最为精核,所作《日知录》中,往往引以为据,然反覆推勘,似非汲冢原书。考平王东迁以后,恒载晋事,三家分晋以后,恒载魏事,是魏承晋史之明验。此书叙夏、商、西周、春秋时晋国和战国时魏国史事,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为止,新记如“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等,皆异于传统记载。此书宋时佚失,清朱右曾辑有《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据以补辑为《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资料,并可校正《史记》所载战国史的错误。另有《竹书纪年》二卷,近人称为《今本竹书纪年》,系出后人编辑伪托。清代学者考订此书的著作颇多,其中以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考证较精。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证明今本为伪书。

猜你喜欢

  • 昌化县志

    ①五卷。清方岱、璩之璨纂修。方岱,直隶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吏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知县。璩之璨,河南孟县人,举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知县。此志为方岱修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

  • 尚书读法

    五卷。清安吉纂辑。安吉字汇占,江苏无锡人。本书卷首题安高发天柱原编,安吉乃其孙。安吉叙述其祖父治《尚书》大意时说:“篇宗伏生,文从许氏,自为章句。不泥传以书叙及增多之篇,与伏生经不合不可合读。”表明安

  • 炉火鉴戒录

    一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俞琰所著之书,多阐明玄学。此书专言外丹炉火之事,强调为之者未必成,而致祸者十之八九。历引古今事迹及前人议论作为鉴戒。自序称“兵后槁,不复存,姑举其略”。《四库提要》

  • 学斋占毕

    四卷。南宋史绳祖(生卒年不详)撰。史绳祖字庆长,眉山(今属四川)人。早年从学于魏了翁,官至朝清大夫直焕章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勤奋好学,经史百家之书,无所不读。此书卷首自谓:“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

  • 加减灵秘十八方

    见《灵秘十八方加减》。

  • 松桂堂全集

    三十七卷。《延露词》三卷。《南淮集》三卷。清彭孙遹(1631-1700)撰。彭孙遹,字骏林,号羡门生,又号金栗山人,浙江海盐人。顺治十六年(1659),官中书舍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召

  • 里语征实

    三卷。清唐训方撰。辑录湖南常宁一带清咸丰、同治年间的方俗语词,凡一千一百三十五条(其中有续篇三十五条),逐条考辨词语来源,训释意义,说明用法。征引颇为博赡。湖南岳麓书社1986年刊印是书点校本,对原书

  • 德阳县新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裴显忠纂修。裴显忠,曾任德阳县知县。此篇继吴志而作,相距只二十五年。盖裴氏任县令六年,以身之所经历,耳目之所见闻,取前志删繁订误,以续以补,不相沿袭,故别于旧志曰新。其门类则斟酌

  • 圣学范围图

    无卷数。明岳元声(生卒年不详)撰。岳元声字之初,号石帆,嘉兴(今属浙江)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其学以王守仁的“良知”之学为宗。此书一名《范围象教图》。其大旨以儒统摄佛、道二教

  • 大易则通

    十五卷,闰一卷。清胡世安撰。胡世安字处静,别号菊潭、四川井研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历任少詹事。入清朝以后,官至大学士。该书专主阐明图学,汇萃诸家之图而各为之说。虽然也涉及辞变象占,但总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