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福建通志

福建通志

①六十四卷,清金鋐修,郑开极、陈栻纂。金鋐,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至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初年巡抚福建。郑开极,闽人,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陈栻,曾任广西苍梧道参政。闽省通志,自明弘治四年黄仲昭始纂《八闽通志》;再修于万历九年王应山《闽大记》;三修于万历四十四年何乔远《闽书》;四修于此。《福建通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印。此志乃承袭《闽书》而作,仿照《通志》和《一统志》体例,以事为纲,隶以八府一州。内容较丰富,较《闽书》有较多增补。如:山川形势、户口徭役、赋税钱粮、土风民俗等,广征博采,登识博名,补充、考订大量资料。此外,当时台湾新归闽管辖,故此志独设外岛一门,详加记载,实为创举。② 二百七十八卷,首七卷,清孙尔准等修,陈寿祺纂。程祖洛等续修,魏敬中续纂。孙尔准,道光初年任闽浙总督。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号左海,福建闽侯县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翰林庶吉士散馆,留授编修,国史馆总纂。任广东、河南乡试副考官,乡试同考官,记名御史等。清代经学家,著有《五经疑义疏证》、《左海全集》等。魏敬中,字和斋,闽人,曾任翰林院编修。道光九年(1829),孙尔准开通志局,聘福州鳌峰书院山长陈寿祺为总纂。历时六年,书未成而寿祺卒。又聘分纂高澍然继任总纂。时梁章钜以布政使家居,挟私攻击志稿有五不善,请发稿公勘,澍然愤而辞职,志局被解散,分纂各携稿而去。道光十五年(1835),巡抚徐继畬乃聘魏敬中为总纂,整理志稿,未半而止。同治六年(1867)又设局刊印,历三年而成。《福建通志》道光九年修,十五年续修,同治十年(1871)正谊书院刻印。全书原稿为四百卷,由于修志中坎坷,仅成书二百七十八卷首七卷,分为:星野、省府州县表沿革、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坛庙、津梁、邮驿、水利、古迹、户口、田赋、仓储、蠲振、钱法、盐法、风俗、物产、典礼、学校、经籍、兵制、关隘、海防、封爵、职官、宦绩、选举、人物、列女、方外、寺观、杂录。卷首有图、凡例等。此志体例完备,内容丰富,考证详实。其以图见长,以开方法,为福建全省总图一,为十府二州,山险、水道、关隘、疆域各一图。为海防图二。谓舆地非图无以表明形势,故图尚多,绘制精致。此外,宦绩志,以当代官制及郡县先后为次,便于寻览。选举志,旧以科分先后次序,或以府县分编,则纷纭无绪。此志则以纲统目,依类联缀,卷帙既省,又便于检索,实独具见识。

猜你喜欢

  •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一卷。南宋元敬(生卒年不详)、元复(生卒年不详)撰。二僧学佛念祖,住寺杭州。因地兴佛,撰述一地高僧以垂后世。二僧根据传说:即西湖玛瑙宝胜寺在南宋绍定六年(1233)创建一高僧阁,内奉杭州各寺居住的历代

  • 通志堂经解

    一千八百六十卷。又称《通志堂九经解》、《通志堂汇刻经解》。清纳兰性德(1654——1685)刻。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故世多称为成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初诗人、经学家。十六岁中进士,授乾清

  • 毛雅

    即《毛诗传义类》,见“毛诗传义类”。

  • 太镇海塘纪略

    四卷。清宋楚望撰。宋楚望,字荆川,当阳人,乾隆间进士。曾官江南直隶太仓州知州,加三级,记录四次,记大功八次。奉旨特升江南常州府知府。乾隆十七年(1752),宋楚望移牧太仓,见其地东北滨大海,望洋而惊。

  • 周易要终篇

    三卷。清邓蘖撰。作者认为孔子及其门生所著之书,与周易是相通的,如《礼运》之中所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移之道可见孔子作《周易》的缘由及基本思想。《论语》所述经世治国之理也与《周易》互为表里,殊途而同归

  • 奚囊手镜

    十三卷。明杨循吉(详见《苏州府纂修识异》条)撰。杨循吉好收藏异书,闻有秘本,必欲购成缮写。此书荟粹各家类书,颇称博赡。但卷帙浩繁,又不分门目,显得茫无体例。刘凤、王世贞曾分得其书稿,后逐渐散佚。《明史

  • 律服考古录

    一卷。清杨峒撰。杨峒,山东益都县人,生平及生卒年未详。该书内容是考证古代服丧之礼,其体例是先录有关条目,再考证《仪礼》以及历代不同说法列于后。至于《仪礼》所列“大夫降服”等条文,不是清代所用,及衰服等

  • 驻粤八旗志

    二十五卷。清长善撰。长善满洲镶黄旗人,历任山海关副都统,广州将军等职。是书卷首为敕谕,卷一为官兵额设附增损原委及户口,卷二至卷四为建置志有子目城图、街图、城防、城门炮台境界、卫署、兵防、印务处、公衙门

  • 维摩诘所说经义记

    十六卷。隋代释慧远(?-592)撰。慧远,俗姓李,敦煌人。幼年丧父,三岁即欲出家,每见沙门心生崇敬。13岁于古贤谷寺从思恩禅师出家。从大隐律师听《四分律》,用心大苦。周武灭法,潜于汤郡,三年诵法华维摩

  • 英夷入粤纪略

    二卷。未著撰人。书约成于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五年(1844-1845年),记事始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赴粤禁烟,止于二十四年(1844年)耆英到粤办理善后,主要内容记载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