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福建通志

福建通志

①六十四卷,清金鋐修,郑开极、陈栻纂。金鋐,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至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初年巡抚福建。郑开极,闽人,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陈栻,曾任广西苍梧道参政。闽省通志,自明弘治四年黄仲昭始纂《八闽通志》;再修于万历九年王应山《闽大记》;三修于万历四十四年何乔远《闽书》;四修于此。《福建通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印。此志乃承袭《闽书》而作,仿照《通志》和《一统志》体例,以事为纲,隶以八府一州。内容较丰富,较《闽书》有较多增补。如:山川形势、户口徭役、赋税钱粮、土风民俗等,广征博采,登识博名,补充、考订大量资料。此外,当时台湾新归闽管辖,故此志独设外岛一门,详加记载,实为创举。② 二百七十八卷,首七卷,清孙尔准等修,陈寿祺纂。程祖洛等续修,魏敬中续纂。孙尔准,道光初年任闽浙总督。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号左海,福建闽侯县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翰林庶吉士散馆,留授编修,国史馆总纂。任广东、河南乡试副考官,乡试同考官,记名御史等。清代经学家,著有《五经疑义疏证》、《左海全集》等。魏敬中,字和斋,闽人,曾任翰林院编修。道光九年(1829),孙尔准开通志局,聘福州鳌峰书院山长陈寿祺为总纂。历时六年,书未成而寿祺卒。又聘分纂高澍然继任总纂。时梁章钜以布政使家居,挟私攻击志稿有五不善,请发稿公勘,澍然愤而辞职,志局被解散,分纂各携稿而去。道光十五年(1835),巡抚徐继畬乃聘魏敬中为总纂,整理志稿,未半而止。同治六年(1867)又设局刊印,历三年而成。《福建通志》道光九年修,十五年续修,同治十年(1871)正谊书院刻印。全书原稿为四百卷,由于修志中坎坷,仅成书二百七十八卷首七卷,分为:星野、省府州县表沿革、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坛庙、津梁、邮驿、水利、古迹、户口、田赋、仓储、蠲振、钱法、盐法、风俗、物产、典礼、学校、经籍、兵制、关隘、海防、封爵、职官、宦绩、选举、人物、列女、方外、寺观、杂录。卷首有图、凡例等。此志体例完备,内容丰富,考证详实。其以图见长,以开方法,为福建全省总图一,为十府二州,山险、水道、关隘、疆域各一图。为海防图二。谓舆地非图无以表明形势,故图尚多,绘制精致。此外,宦绩志,以当代官制及郡县先后为次,便于寻览。选举志,旧以科分先后次序,或以府县分编,则纷纭无绪。此志则以纲统目,依类联缀,卷帙既省,又便于检索,实独具见识。

猜你喜欢

  • 冷语

    三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其弟子马恒谦编辑而成。全书仿照朱熹的《语类》一书体例,依据朱熹的学说并以此展开论述,大意为攻击陆(九渊)、王(守仁)学说,但观点有些偏激之处,如攻击对程朱学说

  • 林东城文集

    二卷。明林春撰。生卒年未详。林春,字不仁,号东城,福建福清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林氏先世以武弁起家,占军籍。幼敬事王阳明,及领会元官吏部谢病归。犹有坐云则坐,食云则食之风,为

  • 米海岳画史

    见《画史》。

  • 闻喜县志续编

    不分卷。清沈光瑀修,杨永宁纂。沈光瑀字念劬,浙江宁波人,顺治十二年(1655)举人、康熙九年(1670)任闻喜县知县。《闻喜县志续编》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不分卷,计所续者,二十五类,分为:

  • 筠溪乐府

    一卷。宋李弥逊(1090-1153)撰。弥逊生平详见《筠溪集》辞目。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筠溪乐府》一卷。本书又名《筠溪词》,共录入其词八十二首。其词属豪放一派,长调颇多,其长调多学苏轼,格调高昂

  • 拈花笑

    一卷。清徐石麒(详见《买花钱》)撰。本杂剧写妻妾争宠之事,实是一出闹剧,但用词多采俚俗之语,虽是韵文,几与口语无别。怒骂攻讦,颇肖泼妇,确是其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本书存于《垣庵词曲六种》本中。

  • 启札锦绣

    一卷。旧本题清旷赵先生编,不著其名。所录皆南宋人启札,而不题作者之姓名。盖当时盛行此体,书贾采辑刊版,备挦扯之用,不足以言文章。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 永历纪事

    清丁大任撰。此书仅五页,记南朋永历间所辖方域地名。书难免过略,但明末野史,专记偏安地域之书,尚属罕见,因当时纷扰杂乱,地或属谁,日有不同,以一人见闻所及,诚难周详,丁大任纂成此书。也颇为不易。此书收入

  • 卮言余录

    十三卷。明林炫(生卒年不详)撰。林炫,字贞孚,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通政司参议。此书乃其随笔札记,共十三卷,多谈典籍艺文,也颇及杂事,评史者也不少。但其中往往只引用

  • 三侠五义

    清石玉昆(详见《龙图耳录》)著。《三侠五义》又名《忠烈侠义传》,是清末著名的侠义小说。此书原为民间流传的评话,后经整理成一百二十回定本,于光绪五年(1879)首次刻印。首署“石玉昆述”,而序则称问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