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隐义

礼记隐义

一卷。梁何胤(详见《注周易》条)撰。清马国翰辑。胤有《毛诗隐义》已著录。《梁书本传》载录,其称“隐义者”,谓“于卷背书之也”。马《序》以此书《隋志》不载;《唐志》有《礼记隐》二十六卷,不著撰人名氏;《册府元龟》有《礼记隐义》二十卷,题何胤撰。以此认为志失缺略,不知《隐》与《隐义》实为二书。朱彝尊《经义考》疑“隐”下脱一“义”。《隐义》又与《音义隐》为两书,阮元《礼记校勘记》谓疏中屡次有《音义隐》,亦或称《隐义》,皆非也。其书如,“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惮所行为怯,迷于事为惑,口耳之间曰咡,振去余酒曰挥”;“诗书谓教、学时,临文谓礼执文行事时”之类,诠释文义,都颇确洽。“畏、厌溺三事”,认为“死而不得礼,亦不吊”。引昭公二十年孔子止琴张欲吊宗鲁事,尤足补《记》文所未备。又“振容在下,是鱼在振容间”,此本《杂记》“大夫不揄绞”郑注为义,谓“羽葆功布”等。“其象皆如麾”,此本《既夕礼》郑注以“布为抑杨左右之节”为义。谓“东海乐浪人呼容十二斛者为鼓”,与《小尔雅·广衡》四多次比赛“石谓之鼓已远,”与《十雅·释器》比较,“斛谓之鼓尤远”,可“知后世量名之互有不同”。又“堥土釜,今以木为器,象土釜形,此可见牟有瓦木二物”。《既夕礼》“两敦两秆”,今文“秆”作“桙”,当即木制之象土堥者。“惟拜受尊所,此记侍长者私饮之礼”,谓降席拜受。观《士相礼》“受爵升席祭”,郑注谓“受爵者于尊所可悟”,于是云“尊者主人,拜者对主人”,训“尊所为主人所”。其属舛误。又“君里棺内朱绿,用杂金鐕”。此处“绿”字定本并作“琢”,琢为涿之假借字。《说文》“涿流下滴也”。谓“棺与属虚空处,用朱漆涿之,用杂金屑鐕之,涿鐕相对为文”,乃云“朱绿皆缯”。是所据本已误,故所说皆非。又“大夫以鱼须文竹”,郑注“文犹饰也,大夫士饰竹以为笏”;因而认为“鱼须饰文竹之边,是以鱼须文竹为物名”,与郑注不合。亦与卢植注“大夫以鱼须及文竹为笏”不合。又,“若夫五兵,当以戈、殳、戟、酋矛、夷矛之义为最古”。乃云“北方用楯,中央用鼓”。按《周礼·司兵》有“五兵”五盾”;《谷梁》庄公二十五年有“五兵”“五鼓”,则楯鼓不应在“五兵”中。其分配方色,黄以周《礼说略》云:“本无定说”。今无从论其得失。此本以注文提行,不直接经文,遂致文义牵混,其不足与《音义隐》辑本同。又如,“士旁三拜”下,又载“旁犹不正也”数语。此应为孔疏语,非《隐义》文。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辩录

    四卷。明杨爵(1493-1549)。爵字伯修,富平(今属陕西)人,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以上疏极论符瑞下诏狱,七年始得释。其事迹见《明史》本传。《周易辩录》一书前有自序,题“嘉靖二十四(1545年)乙巳

  • 石溪读周官

    六卷。清官献瑶撰。献瑶福建安溪县(今属福建)人,乾隆己未(1739)进士,官至广西、陕甘学政。书凡六卷,卷首有苏廷玉道光乙巳(1845)序及官氏自序,天、地、春、夏、秋五官及《考工记》各为一卷,叙官与

  • 在璞堂吟稿

    一卷。《续稿》一卷,《诗三刻》一卷。清方芳佩(1728-1808)撰。方芳佩,字芷斋,号怀蓼,又号凤池,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方宜照之女,巡抚汪新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乾隆十六年(1751)刊本,写刻

  • 读易一隅

    二卷。清管干珍撰。干珍字阳复,号松厓,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乾隆进士,官至漕运总督,《阳湖志》“干珍”作“干贞”。此书分为上下两卷,不按章句,泛论概要,以箴规人事。每节归宿不是“圣王经纶天下之根本”

  • 校字录

    共十三卷《校字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清玉麟(1766-1833)等撰。玉麟,满族,姓哈达伯喇氏,字子振,一字厚斋,号研农。乾隆进士,官兵部尚书,伊黎将军。是书为《字典考证》的别本,玉麟为校正《康熙

  • 圣学辑要

    一卷。清代潘继善撰。潘继善见《音律节略考》条。作者倡导程朱学说。此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程朱理学的重要观点,全书共分六类目,一是“论致知、力行、存养、慎独”,二是“论诚”,三是“论仁义礼智,”四是“论学思

  • 嶰谷词

    一卷。清马日琯(1688-1755)撰。马日琯字秋玉,号嶰谷,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侯选知州,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就。嗜好结客,觞咏无虚日,著有《沙河逸孝集》,与其弟日璐同有诗名,称“扬州二马”。本书为

  • 仪礼释注

    二卷。清丁晏(1794-1876)撰。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人。道光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性嗜典籍,勤学不辍,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

  • 蒙斋中庸讲义

    四卷。南宋袁甫撰。甫字广微,鄞县(今属浙江)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谥正肃。此书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不见记载,只有朱彝尊《经义考》著录袁甫所撰《中庸详说》二卷,并且称已

  • 余言

    二卷 明徐三重撰。徐三重,生卒年不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伯同,万历五年(1577年)举进士,官刑部主事,三年后,因病辞官回乡,居家四十余年。三重自幼好学,嘉言懿行,乡里人皆奉为楷模,其著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