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衷要

礼记衷要

三十卷。清李式谷(生卒年不详)撰。式谷,浙江仁和县(今浙江省余杭县)人。贡生,因家中失火而毁容。善作画,工写真,于经学亦有研究。作《礼记衷要》三十卷。卷首有吴荣光《五经衷要》序。言:“自汉氏以来,说经者几千百家,而折衷至当,义精理粹者,莫如我朝御定经义。顾卷帙浩繁,士鲜能购,抑且不便舟车。此书于五经中,举其理之精奥,说之歧出者,悉衷以御定精义。间采自汉迄今诸说,得《易》、《书》、《诗》各十二卷,《春秋》六卷,《礼记》三十卷,共七十卷。仁和李式谷所篡。其同邑何元锡得之。元锡客死广州,书将散佚,南海叶农部梦龙,谋梓以传,而问序于余。余以前义名之曰《五经衷要》。农部子多,而均能读父书,此书之出,将由一家以及国,由国以及天下。其嘉惠后学之心盛矣。”(末题道光十年(1830)斗指亥之月。拜经之日,吴荣光伯荣撰)是书卷一为《曲礼》。卷二为《檀弓》。卷三、卷四为《王制》。卷五至卷七为《月令》。卷八为《文王世子》。卷九、卷十为《礼运》。卷十一、卷十二为《礼器》。卷十三、十四为《郊特牲》。卷十五为《内则》。卷十六、、十七为《玉藻》。卷十八为《明堂位》。卷十九为《大傅少仪》。卷二十为《学记》。卷二十一、二十二为《乐记》。卷二十三为《乐记》及《杂记》。卷二十四为《祭法祭义》,卷二十五为《祭统》、《经解》、《哀公问》。卷二十六为《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卷二十七为《表记》、《缁衣》。卷二十八为《深衣》《投壶》《儒行》。卷二十九为《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卷三十为《射义》、《燕义》、《聘义》。汉经学发展至清代而极盛,注经之法演为三派,一重训诂考据,以汉儒注疏为经典,求无一字无来历,二重义理阐发,以义理为主,考据为辅,此二者均属学术性研讨,以阐明经理为要。第三种是实用性的,肇始于明代,为举业而注疏经文,去取随意。《礼记衷要》之注经,与明人著述涉及礼经者,大旨相同。是书极重御案,有违御案者,皆不录、稍异者亦不敢录,或谨慎裁酌,因而删去涉及丧服丧礼者至八、九篇之多。但是书能将《御定经义》之精华择出编定,于时人很是方便、实用,于《礼经》之流传推广,亦是一大功臣也。有清道光十年(1830)南海叶梦龙风满楼刊行本传世。

猜你喜欢

  • 漫叟拾遗

    一卷。此编选录唐元结之义,不著编辑者姓名。卷末有竹冈居士跋称:“《次山全集》广南近已重刻,湛甘泉太史序之详矣,兹复何言。顾此数篇,于警策人心,感激时事颇切,故别录之,非有所去取也。”末署戊寅冬季,不著

  • 吕氏春秋高注补正

    ①一卷。清李宝洤(生卒年不详)撰。宝洤有《三国志平议》,已著录。是编为补正高诱《吕览》注而作。其体例,每节补注,则首书“补曰”二字,正注则首书“正曰”二字。其以毕沅校本为主,沅订正高注者,该书往往言已

  • 诗经说

    六卷。清陈世熔撰。世熔字大冶,怀宁(今安徽省安庆市)人。此书卷首有世溶自序。以为春秋朝聘燕享,有赋诗之事。但只举其诗之辞,并非以其诗被之于音乐。声虽从诗出,而歌之则成声。不歌不成声;虽歌之成声,不经乐

  • 圣学知统翼录

    二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魏裔介既撰《圣学知统录》,以为尚缺乏完整,复作此书以翼助之。所录共22人,上起伯夷、柳下惠、董仲舒,中及韩愈、胡瑗、邵雍、杨时,下迄蔡清、罗钦顺、顾宪成、高攀龙。

  • 养志居仅存稿经说

    八卷,经遗说一卷。清陈宗起(1798-1832)撰。宗起字敬庭,号叔度,江苏丹徒(今镇江)人,道光五年拔贡生,卒年仅三十五岁。除本书外,还著有《养志居文集》。本书兼采汉宋之说,没有门户之见,时或著明自

  • 玉岑山慧因寺志

    十二卷。清李翥编辑。慧因寺,为东南大刹,创建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吴越王钱镠时,马鸣之教,流入东土。第五传至晋水,疏释华严经义。高丽国王子僧义天,慕名前来乞为弟子,晋水示寂。高丽国进贡二座金塔。时

  • 留余草堂丛书

    十一种,六十四卷。清刘承干编。刘承干,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编者认为清中叶以后,学术方面扬汉学而抑宋学,故虽考据之学大盛,仍不免有世风日颓的征兆,有感于此,于是以劝世为宗旨,编此丛书,多收有关理学的著作。

  • 同音字辨

    四卷。清刘维坊撰。维坊字言可,号乐山山人,勃海人。是书撰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北平徐沅澂参订。又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订。书前有贾植序,略云:刘子乐山嗜学博古,质朴无华,工篆刻,以铁笔为

  • 艺海珠尘

    十集,二百零六种,三百七十五卷。清吴省兰编辑,清钱熙辅增辑。吴省兰字泉之,一字稷堂,南汇(今江苏南汇)人。乾隆举人,赐进士,官至工部左侍郎,降补侍讲,升侍读学士。自少博闻强记,与其兄吴省钦齐名。钱熙辅

  • 传经表

    一卷,附《通经表》一卷。清洪亮吉(详见《毛诗天文考》)撰。书成于乾隆四十六年洪亮吉在陕西巡抚毕沅幕府之时,大约是毕沅嘱其代撰,因此原叙即署毕沅的名字。章氏式训堂丛书因之标作“毕沅撰”,不妥。现从其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