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精义

礼记精义

六卷。清黄淦(生卒年不详)撰。黄淦,浙江钱塘(今钱塘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一生致力于学问,尤通经学,著《周易精义》四卷首一卷,《书经精义》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诗经精义》四卷首一卷末一卷,《周礼精义》六卷首一卷,《仪礼精义》不分卷补编一卷,《礼记精义》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春秋精义》四卷首一卷。共辑成《七经精义》一书。《礼记附记》一书卷首有黄淦自序,言“余读小戴记,自封建学校井田,以及周旋裼袭,巨细毕该。特遭秦火后,汉儒网罗放失,各据见闻,间有附会。自郑康成、皇侃、熊安生、孔颖达、陈祥道、陈澔诸儒,以经证经,授引辨驳,博雅渊通,率多合乎准绳。兼有裨于举业。予采择其精言外,更旁及诸书,汇成此编,以质当世之说礼者云云。”(末题嘉庆八年(1803)仲秋望日武林黄淦纬文民自序)黄淦于序中言明创作动因及宗旨。《礼记精义》六卷,卷一为《曲礼》、《檀弓》。卷二为《王制》。卷三为《月令》、《曾子问》、《文王世子》、《礼运》、《礼器》。卷四为《郊特牲》、《内则》、《玉藻》、《明堂位》、《丧服小记》。卷五为《大传》、《少仪》、《学记》、《乐记》、《杂记》、《丧大记》、《祭法》。卷六为《祭仪》、《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坛记》、《表记》、《缁衣》、《深衣》、《投壶》、《儒行》、《冠仪》、《昏仪》、《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黄淦乃为举业而作是书,故篇中缺《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诸篇。其体例与诸篇编本不同,卷首有总论,正文不录经文,只录汉以后诸儒注疏。黄氏作此书时,清儒为《礼记》作注的注释本,多未刊行,故清代只录江慎修,任启运说解。是书创作,意在网罗旧注,采辑佐证,冀于经义,有所阐发,以利攻举业之用。故于形声训诂,亦少考求,各物象数,多从其略,侧重于阐明义理,赞助词华,尚无宋人疑经抵经之弊。如《缁衣》篇,黄氏有释语曰:“君当正己以率民,爱民以全己,君以民存,亦以民亡。”是说微言大义,真知灼见。文亦有忽略不足处,如凡例言缺《丧大记》,书中于《杂记》后仍录之。笺注注重采用各儒经义,注解精审。但自《祭义》而后诸篇,所录殊嫌过少,似不足以阐明经义。本书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七经精义》刊本。

猜你喜欢

  • 韵略

    ①一卷。北齐阳休之撰,清任大椿、顾震福等辑。阳休之(509-582)字子烈,北平无终(今天津市蓟县)人。魏孝庄帝时为员外散骑侍郎,武定二年(544年)累官中书侍郎。入齐,拜散骑常侍,武平六年(575年

  • 韶州府志

    ①十八卷,清唐宗尧修,秦嗣美纂。唐宗尧,满洲镶黄旗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宝庆丞晋韶阳郡守。旧志始于明嘉靖间符锡创修。旧志宋以前已无考,唯元王方贵、方玭二书,但略而不详,散而不统。此志郡守唐中尧

  • 灸砚集

    一卷。清曹仁虎(1731-1787)编。生平事迹见《刻烛集》条。此集为曹仁虎与其同年友在京邸为消寒会,相与酬和之作。其会旬日而一举,会必有诗,或拈韵,或分题。始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迄乾隆三十八

  • 闻喜县志续

    四卷。清陈作哲修,杨秀深纂。陈作哲详见光绪《闻喜县志斠》。此书性质与上两书不同,《闻喜县志斠》乃斠勘闻喜旧志讹误;《闻喜县志补》乃补乾隆三十一年知县李遵唐本之缺载者,追补其后。《闻喜县志续》光绪六年(

  • 聊城县志

    ①四卷。何一杰纂修。何一杰号彦修,陕西泾阳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顺治十六年(1659)任聊城知县。按聊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知县韩子廉。此志为二修,上距韩志已七十余年,时代

  • 情采编

    三十六卷。明屠本畯(生卒年不详)编。屠本畯,字田叔。鄞县(浙江宁波)人。官累太常典簿,南京礼部郎中。著有《闽中海错疏》等多种。是编选汉、魏至唐之诗,屠本畯在古诗、律诗之间,别立一名,谓之“声诗”,并以

  • 六礼或问

    十二卷。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号双池,清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汪绂生平《清史稿》已入《儒林传》。汪绂家贫曾至闽中为塾师,父殁方归。其后博览群书,于天文、舆地、阵法、术数、乐律无所不

  • 山法全书

    十九卷。清叶泰(生卒年不详)撰,叶泰,字九升,婺源(今属江西省)人。编撰有《山法全书》、《平阳全书》等。《山法全书》,是叶泰裒辑前人堪舆之说,又以己意进行评注,偶尔附以己作而成。其书内容,大旨以唐杨筠

  • 干禄字书

    一卷。唐颜元孙(?-714)撰。元孙字韦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为颜师古四世从孙,颜杲卿父,颜真卿诸父。历官长安尉,太子舍人,滁、沂、濠三州刺史。是书为现存最早一本辨正楷书字体的书,它以颜师古

  • 古律吕考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字竹庐,四川彭县人,同治年间举人。吕氏治学于经史、六书、地理,生平著述颇丰,合为《观象庐丛书》,此书即为其中一篇。此书旨在阐明古律吕度数,大抵辩驳九九为宫、三分损益之非古。首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