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经搜义
十四卷。余心纯(生卒不详)撰。心纯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浙江嘉善知县,湖广黄冈县(今湖北)人。此书见《明史·艺文志》、《黄州府志》,书首有邹观光(《序》末题“万历壬辰吏部文选司郎中邹观光撰”)、黄□坤、黄洪宪《序》,及心纯《自序》。洪宪《序》云“请告归田,楚葵明余公(即余心纯)来宰武堂(即嘉善),得阅其《礼经搜义》。盖取熔经义,独摅心裁,间采说《礼》诸家,而发明其义,为博士制举作,故不屑屑于字训句释,而唯提要纂玄。诸篇中有缺而不录者,有略而不尽录者。至于郊社宗庙,以和神人;朝觐聘问射乡燕享,以善交际;慎终追远,以伸孝敬;宫室、车骑、玉帛、冠裳、鼎爵,以别器用;选俊造进,以与贤能;庠序胶(“教”)学,以育英才;絃诵羽龠,以修齿胄。先王之制所为法取乎天地,观变于阴阳者,靡不揭其要而明其义。大概伯鲁之《集注》,详于训诂,故浩瀚而不为繁;公之《搜义》,主于会要,故检括而不为略,均之有功于《礼》经者”(末题“碧山学士黄洪宪撰”)。此书于《礼记》只载明某节。如《曲礼》曰“毋”(即“毋不敬”)一节,“敖不可长”一节,《檀弓》“事亲有隐无方”,“事君有犯有方”各节,皆不全录经文,而本人对此有所见,则录于左,余皆仿此。但所谓“精义”,皆本汉宋诸儒成说,独创颇少。黄《序》所谓“缺而不录,略而不尽录”者,则《丧服》、《丧礼》为多,故《曲礼》、《王制》搜义,详于《檀弓》;而《曾子问》、《丧大记》诸篇,皆未录;唯其专重举业,故《王制》、《月令》之出于何时何人,皆不复辨论。唯《礼运》自“石梁王氏”后,多有诋毁。此书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二句,特明“正见公天下之义”。“货恶其弃于地”四句,一则曰,“圣世无私货之民如此”,再则曰,“圣世无私民之力如此”,尤为有识见。唯《礼记》四十九篇,此书所为“搜义”,只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文王世子》、《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玉藻》、《大传》、《少仪》至《乐记》共十二篇,未免缺略过多。《明史·艺文志》载余心纯《礼经搜义》二十八卷。此本卷数,仅十四卷,或有缺佚,亦未可知。但黄《序》已言明“为博士制举作”,邹观光《序》也言“所授业高足弟子,无不上第”。可见海内想望帐中之秘,愿从受其术业多也。此书专为举业而作,无可讳言。明代撰述有两大类:一则推重宋儒,阐发新义,而敢于疑经诂经;一则趋重举业,而于《丧礼》、《丧服》各经文,敢于删节。此书趋重专业,然披沙拣金,往往得宝,也不必过为鄙薄。即如“君子天下曰天子”一节,下言“事皆统于天子,政不出于私门。顾名思义,尊不可自轻,专不容他委,然后不负上天之托;而为克肖之子,不负下民之望,乃立人道之极”。简括精赅,涵容广博,虽属言封建国君至理之论,然终不可以后世规范古人。此书有万历二十年(1592)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