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草干字文帖
一卷。隋僧智永书,宋薛嗣昌刻。薛嗣昌,生平里贯不详。隋僧智永为王羲之七代孙,家传书学,精于书艺,相传曾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据薛氏之题跋,该帖便是据其中之一传本——“长安崔氏藏本”摹勒上石的,成于宋大观己丑(1109)。而后之往来参观者俱认为是智永真迹,直到明代,始有翁覃溪发出疑问,认为不是智永真迹。该帖真草相间,字有缺笔,且书势软弱,盖为宋人伪临,而薛氏石刻失于详察,以至冒智永之名,流传后世。有西安宋石本。
一卷。隋僧智永书,宋薛嗣昌刻。薛嗣昌,生平里贯不详。隋僧智永为王羲之七代孙,家传书学,精于书艺,相传曾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据薛氏之题跋,该帖便是据其中之一传本——“长安崔氏藏本”摹勒上石的,成于宋大观己丑(1109)。而后之往来参观者俱认为是智永真迹,直到明代,始有翁覃溪发出疑问,认为不是智永真迹。该帖真草相间,字有缺笔,且书势软弱,盖为宋人伪临,而薛氏石刻失于详察,以至冒智永之名,流传后世。有西安宋石本。
一卷。元范德机(1272-1330)撰。范德机,字亨父,一字范椁,清江(今湖北恩施)人。以荐举为翰林院编修官,后任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范德机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等齐名。其诗多为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及应酬之
四卷,清陶墫修,陆履中、莫远恂、常静仁纂。陶墫,字紫庭,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庠生,光绪十年(1884)任恭城知县。陆履中,广西恭城人,光绪十年(1884)岁贡,铨选训导。莫远恂,广西恭城人,光绪十
三卷。朝鲜申绰撰。该书前有申氏自序,序云:“使三家在者,未必其言尽得风雅之旨。然去古未远,且传受有素,参听并观,拔尤从长,有足以阐发幽滞,辩别莠好,而今不可得矣。其散出于杂文,或诸家传注者,亦多可观。
十卷。清尤世求(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世求字会修。尤侗之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南充知县。本集分《金台草》一卷,《冰壶草》二卷,《湛华草》一卷,《怀新草》二卷,《沁雪草》二卷,《逢辰草》一卷,
十卷。清程颂藩(1852-1888)撰。程颂藩字伯翰。湖南宁乡人。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官户部主事。此集为颂藩从弟颂万编印。初宣统三年(1911),颂万曾编颂藩遗文。为内外篇文二卷、诗二卷,名曰
十六卷。清鄂尔泰(?-1732)纂辑,鄂尔泰,字毅庵,满州镶兰旗人。西林觉罗氏。高祖屯泰,明朝开国初年率旗来到汪钦,授佐领。从此世代居住汪钦。康熙四十二年(1703)鄂尔泰由举人世袭佐领,授三等侍卫。
四卷。清徐养原(1758-1825)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青人。嘉庆六年(1801)副贡生,不应科举,民家治学。精于校勘。对六书、古音辨析研究精深。著有是书及《仪礼古今异同疏证》、《论语鲁论考
八卷。清徐天璋注解,其子徐浚仁疏证。天璋字睿川,江苏泰州(今江苏泰州)人。书首有天璋自序,认为朱子集注不免仍有疑义,既有疑,则必确求古训,确证他经而又涵咏本文,揆厥情理,揣度时事,笔于笺,此笺疑所作也
二卷。清汪缙(生卒年不详)撰。汪缙,字大绅,吴县(今江苏)人。乾隆贡生,通古文,游刃百家。著作除此书外,另有《汪子文录》。先人以《易》解《道德经》者,已有数家。汪缙亦以《易》释经。以“易”为“道”。他
十三卷。英国玛体生(生卒年不详)撰,英同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华亭钟天纬同译。撰者始末未详。《工程致富论》是一部专论城市公共工程建筑法令和技术方法的专著,共十三卷。卷一至卷三论英国及其他一些国家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