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痧胀玉衡

痧胀玉衡

四卷。清郭志邃(生卒年不详)撰。郭志邃字右陶,檇李(今浙江嘉兴)人。此书专论痧证。痧证记载始于明末,但无专书。郭氏鉴于当时痧胀流行,乃集前人有关经验,于康熙十四年(1675)撰成此书。“痧”为天地间之厉气,痧毒壅塞气机,作肿作胀为其常见证候,故称“痧胀”。“玉衡”表明作者编书时旨在使医者治痧胀有法可取,权衡度测,不越规矩。全书共七万九千字。卷一首载痧证发蒙论、玉衡要语、玉衡脉法诸篇,提出治痧三法:痧在肌肤者刮之;在血肉者放之;痧胀危症,以药济之。将痧症分表里、经络、凉热论治。叙述用药大法、痧证脉论及治验案;卷二详列四十五种痧证的脉证及治验;卷三为治痧方药,选方七十则,兼议荆芥、防风等常用治痧药的性味功能;卷四为郭氏从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痧之变幻,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于康熙十七年(1678)撰成,为痧胀看法,痧胀兼证及发证,并附以治疗验案。其中对兼证和变证的治法尤多,可补前三卷之未备。郭氏在此书中阐述痧毒自口鼻而入,可邻里相传,或病于肌肤,或发于血肉,或发于胃肠经及脾、肝、肾三阴。并详述各种症状及其具体治疗方法,是一部较为系统的治痧专著。此书取材丰富,说理明晰。后世治痧诸书,皆祖述本书而予增捐。然罗列见繁,分症过细,探理求因,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给人以无证不痧之感,是为此书之不足。有《中国医学大成》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重印本。

猜你喜欢

  • 少室山房类稿

    一百二十卷。明胡应麟(1551-1602)撰。胡应麟,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年生,又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应麟幼能诗,万历四年(1576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聚书四万余卷,从事著述,征引广博。

  • 文庄公行述

    一卷。清怀塔布(?-1900)撰。怀塔布姓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由荫生补员外郎。历仕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工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官。此书所述为其父瑞麟(?-1874)事迹。瑞麟字澄泉,道光间生员,历

  • 三难轩质正

    无卷数。明戴金(生卒年不详)撰。戴金字纯夫,濮阳(今属河南)人。正德九年(1514)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他认为,“力行”、“责己”、“克终”三者最难,故以“三难”为其轩名。又征集当时士大夫所赠的诗、

  • 说文新附考

    六卷。清郑珍(1806-1864)撰。郑珍字子尹,晚年号紫翁,又号巢经巢主,祖籍吉水(今属江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官荔波县训导,后诏赴江苏以知县补用,未行而卒。工诗,为晚清宋诗

  • 钟律通考

    六卷。明倪复(生卒年不详)撰。复字汝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书凡二十七章,始于《黄钟本原》,终于《风雅十二诗图谱》。其中或标卷目,或不标卷目,疑传写者有所佚脱,非其旧书。卷首有嘉靖丙戌(1526)

  • 经济文集

    六卷。元李士瞻(1313-1368)撰。士瞻字彦闻。先世新野(今属河南),徙居荆门。至正初中大都路进士。累官户部尚书。出督福建海漕,就拜行省左丞。入为中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封楚国公。此集为其曾孙绅所

  • 史姓韵编

    六十四卷。清汪辉祖(1731-1807)编。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乾隆年间进士,授湖南宁远知县,两署道州,又兼摄新田县事。归里后,闭门读书。著有《元史本证》、《读史掌录》、《九史

  • 郑思斋文集

    一卷。明郑洛书(1498-1536)撰。郑洛书,字启范,号思斋,莆田(今属福建)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提督南直隶学政。事迹附见于《明史·解一贯传》中。本书前无序,后无跋,谁所编

  • 续一切经音义

    十卷。辽释希麟撰。卷首希麟自序题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集。其自序谓:“唐建中末,有沙门慧琳,栖心二十载,披读一切经,撰成《音义》总一百卷。依《开元释教录》,从《大般若》,终《获命法》,所音都五千四十八卷。

  • 天机书

    见《天机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