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画山水赋

画山水赋

一卷。后附《笔法记》一卷。旧本题唐荆浩(生卒年不详)撰。荆浩,字浩然,因隐于大行山之洪谷,故号洪谷子,河南沁水(今属山西)人。亦有人认为荆浩为五代之后梁人。荆浩博通经史,善属文,书法宗柳公权,工画佛像,尤妙画山水,著《山水诀》一卷。元汤垕《画鉴》称荆浩之山水画为唐末之冠,其《山水诀》为范宽辈之祖,故此书之本名当为《山水诀》。自汉至唐末,赋体文数变,是书中虽用骈词,然其中或有韵或无韵,仍如散体。至于其后之“笔法记”一卷,说法不一:《王氏画苑》载之曰“画山水录”,《唐书·艺文志》则称曰“笔法记”一卷,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则作“山水受笔法一卷”,盖陈氏所记为其本名,唐志所载为其简称,《王氏画苑》所注为后人改名。《画山水赋》一卷总结山水画之旨要:“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此其格也。”以精到的笔法概括出山水画的基本布局:远山无坡、远水无波、远人无目、远树无枝等等,对山水之画颇具启发。《笔法记》一卷称其隐居且躬耕太行洪谷之时,于山谷石岩间遇一叟,得其讲授笔法“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其中亦品评古今善画名家,尤推重王右丞等,对于名画家吴道子,则以为“笔胜于象……亦恨无墨”。以上二书之语虽显拙涩,中间忽作雅词、忽参鄙语,似为稍知字义而不知文格之艺术家所依托为之,非本书原有,但其论亦颇具可采者,对后世作山水画仍具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书有明刊本、《画苑》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兴善寺历代名贤留题集

    二卷。清释净溥编。净溥里籍、生卒年等均不详。兴善寺在嘉兴府东南秦溪之上。是集凡二卷,上卷载诗,下卷载碑记。内有明大学士吕原记称:“寺创自梁天监二年,至周显德年间,坦法师开山为‘报恩院’,宋治平元年改‘

  • 硕迈园集

    十卷。明蒲秉权(约1630前后在世)撰。蒲秉权,字度之,号平若,湖广永明(今湖南江永)人,生卒年未详。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任江西建昌令,举卓异,升吏科给事中,再起为两宁兵备道,转肃州副使。著

  • 河溯访古记

    十六卷。元乃贤撰。顺帝至正五年(1345),他自浙江绍兴出游,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各地,考察古迹,撰成此书。内容不仅限于考古,还有当时典章制度的记载,“于今京都国家之典礼、官署城池,庙廷祭

  • 湛然居士文集

    十四卷。元耶律楚材(1190-1244)撰。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辽皇族子孙。元太宗窝阔台时,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推行赋税制。担任必阇赤长(汉人称中书令)。文集以诗为主,其中西域诗六十

  • 韦庵经说

    一卷。清周象明(详见《七经同异考》)撰。《四库存目提要》称周象明之书采摭之功多而考证之功少。其部分议论可成正论,如认为《书》“三江既入”,指的是入海而不是入于震泽,天下之水不可能下游未治理好,而上游独

  • 七国新学备要

    一卷。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撰。这是李提摩太写于1889年的关于比较教育方面的著作。在自序中他称于光绪十二年(1887)调查英国教育状况,又去德、法二国考察教育,还购置了欧洲各国与美国的新书,籍

  • 补晋书艺文志

    六卷。清文廷式(18561904)撰。文廷式,字道希,号芸阁,又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清末维新派人物。光绪进士。授编修。因扶助光绪帝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为慈禧嫉恨革职。光绪二十六年(1900)

  • 华林庄诗集

    四卷。清姚孔(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姚孔,字梁贡,号于巢。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诸生。诗多七言绝句,工于写景,颇有晚唐风味。只是有时刻画太甚,无情景交融之致。有清康熙年间刊本。《四库全书总目》

  • 桐城吴先生文集

    四卷。清吴汝纶(1840-1903)撰。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进士。工古文。官冀州知州。游日本,著有《东游丛录》。另著有《易说》、《诗说》、《深州风土记》等。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自群经诸

  • 四书说约

    六卷。明孙肇兴撰。书首有王绩灿、李邦华序及肇兴所为《看书摘训》及《弁言》。《摘训》称以实字观义理,虚字审精神,言言能返证于自己,事事可实按之目前。《弁言》称“会神按脉,各从本章本句,讽咏玩味,觉指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