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恩堂集
九卷。《附录》一卷。明林景肠(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林景旸,字绍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不详。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著有《玉恩堂集》。是集为其子有麟所编。凡九卷,其中奏议二卷,参词二卷,诗二卷,文三卷,附录碑志、行状一卷。王锡爵、张以诚二序及张孟男所撰碑、申时行所撰墓志,皆不称其文章。惟杜士全序及王圻所作行状稍称之,盖其当时即不以诗文名。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九卷。《附录》一卷。明林景肠(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林景旸,字绍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不详。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著有《玉恩堂集》。是集为其子有麟所编。凡九卷,其中奏议二卷,参词二卷,诗二卷,文三卷,附录碑志、行状一卷。王锡爵、张以诚二序及张孟男所撰碑、申时行所撰墓志,皆不称其文章。惟杜士全序及王圻所作行状稍称之,盖其当时即不以诗文名。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四卷。明陈德文(生卒年不详)撰。陈德文,号石阳山人,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明嘉靖中以顺天府尹行部永平,馆于夷齐庙,公事之余,随笔纪载,因为永平为古孤竹国,所以书名便为《孤竹宾谈》。书中论断,多为僻
一卷。宋王明清撰。《四库全书总目》录此书是作者晚年所作,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说郛》卷三十九有《投辖录》四条,前有王明清自序一篇,末题绍兴己卯十月。明清生于建炎元年丁未,至绍兴己卯,年甫三十有
一卷。南朝宋、齐、梁时期江淹(444-505)撰。江淹,字文通,卒后谥曰“宪”,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江淹年轻时孤贫好学,早年就以文章著名。宋、齐、梁三代都做过官,宋代武帝时任徐州从事;齐代曾任
六卷。清徐绍桢、龚嘉相同撰。龚嘉相字亮臣,滇南人,官怀远令。以官韵无善本,乃与其幕友徐绍桢同辑是书。编次按点画多寡为序。每字注末标明韵部、注以切语。义训遵《说文》、《玉篇》、《韵会》等,井征引经史子籍
八卷。清强汝谔撰。强汝谔字原,潥阳人。曾官震泽训导。此书宗尚程颐《易传》,以阐发义理为主。其说除引用明代来知德的错综说、清代王夫之的系辞释说之外,于汉儒易学中的互体、卦变、五行、飞伏、爻辰、纳甲、卦气
四十二卷。明朱载堉(1536-约1610)撰。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乃明代郑恭王朱厚焥之世子。是书于万历间进于朝。《明史·艺文志》作四十卷。考此本所载,凡书十一种,唯《律吕精义》内外篇各十卷,《律学
无卷数。明朱朝瑛(详见《读易略记》)撰。《读尚书略记》力辨攻古文《尚书》者之非,殊失深考。其注语亦不过敷衍文句大意,无甚创见。有《七经略记》本,标注此书三卷,藏于北京图书馆。而有清方德骥题款的,则收藏
①十卷,清吴游龙修,王演纂。吴游龙,字禹门,盛京辽阳(辽宁辽阳)人。王演,字鹿材,本县人,贡生,官大理评事。考京山,汉为竟陵县地,隋初置京山县,历代不改。县志自宋时附郡志,未有专书。明初沿宋志,志郡即
十三卷。明陆釴(1441-1490)撰。釴,字鼎仪,昆山(今属江苏昆山)人。其生评事迹详见《山东通志》。著有《山东通志》。此集共十三卷,诗五卷,文七卷,杂著一卷,集前者张时御序。时御在序中称其“华不近
十卷。陆淳(?-805)撰。陆淳,字伯冲,因避唐宪宗讳,改名陆质,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著名经学家。据《旧唐书·儒学传》,陆淳少师赵匡,匡师啖助,啖、赵皆为异儒,陆氏因传啖赵之学而知名。后为淮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