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濂洛风雅

濂洛风雅

六卷。元金履祥(1232-1303)编。金履祥字吉父,号仁山。浙江兰溪人。著有《尚书表注》等。是书乃至正十六年(1356)履祥馆于韩良瑞家齐芳书舍所刻。原本选录周子、程子以至王柏等四十八人之诗,而冠以《濂洛诗派图》。但以师友渊源为统纪,初不分类例。良瑞以为濂洛诸人之诗固皆风雅之遗,第风雅有正变大小之殊,颂亦有周鲁之异。于是分诗、铭、箴、诫、赞、咏四言者为风雅之正。其楚辞、歌骚、乐府、韵语为风雅之变。五七言古风为风雅之再变。绝句律诗则又风雅之三变。具见良瑞所作序中。盖选录者履祥,排比条次者为良瑞。昔朱子欲选古诗为两编而不果。朱子于诗学颇邃,殆深知文质之正变,裁取为难。自真德秀《文章正宗》出,始别为谈理之诗。然其时助成其稿者为刘克庄,德秀因而删润。故所黜者或稍过,而所录者尚未离诗。自履祥此编出,而道学之诗与诗人之诗则千秋楚越。德行文章,孔门即分为二科。儒林、道学、文苑,《宋史》又别为三传。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并加以介绍。

九卷。清张伯行(1651--1725)编。伯行字孝先,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著有《道统录》、《濂洛风雅》。此集为宋至明代诗歌总集,共九卷,乃其官福建巡抚时所刊。所收周敦颐等十七家诗人之诗八百四十首、词二首。其中周敦颐十五首,程颢三十二首,程颐三首,张载五首,邵雍二十九首,游酢八首,尹焞四首,杨时一百零六首,罗从彦五首,李侗一首,朱熹四十一首、词二首,张栻八首,真德秀十四首,许衡二十五首,薛瑄一百二十六首,胡居仁十七首,罗洪先四十一首。集中诗人主要为宋代著名理学家。仅朱熹一人所录,几占全集之一半。各家诗作皆以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的顺序排列。此集的编选,既为显示理学家的诗作与诗人之诗的不同,又为诗“有补于世道”(蔡世远《序》)。故所收多诸子唱和之作,亦以哲理寄托为主。虽不乏耐人寻味之诗句,却终乏佳篇。有《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猜你喜欢

  • 闽学源流

    十六卷。明杨应诏(生卒不详)撰。杨应诏,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明嘉靖十年(1531)举人,生平仕履不详。《闽学源流》载“闽学”诸儒事迹,从宋熙宁之杨时到明成化蔡清,共195人。杨时,宋将乐人,学于

  • 管城硕记

    三十卷。清徐文靖(1667-1756)撰。徐文靖字位山,又字禺尊,安徽当涂人,雍正举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晚年一直在故里“翠螺书院”主讲。一生务古学,讲求实学,考据经史,著述甚富。徐文靖著作大部分已在十

  • 典训

    见《典语》。

  • 清芬录

    一卷。清陈文騄辑。此录所记为清陈大受(详见《陈可斋年谱》)事迹。文騄系大受十三世孙。此录首列国史《陈大受传》,其下依次为:陈世倌所撰墓志铭、彭维新所撰神道碑、郭焌所撰祭文、石韫玉所撰吊大受诗、方苞、鄂

  • 石云居士集

    十五卷。《诗》七卷。清陈名夏(1601-1654)撰。陈名夏,字百史。溧阳(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兵科给事中等职。后归顺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顺治二年(164

  • 安定言行录

    二卷。清丁宝书撰。宝书,晚清浙江潮州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记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胡瑗言行。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世居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丁氏曾于咸丰年间采摭宋人著述中有关

  • 残本成仁遗稿

    五卷。明舒芬(生卒年不详)编。舒芬,字国裳。进贤(今江西)人。正德进士第一。授修撰。著有《易问笺》、《周礼定本》等。是编凡五卷。据编前正德年间舒芬序,称“行箧中有文山(文天祥)《指南集》二册,《集杜句

  • 王筠校本说文解字篆韵谱

    五卷。清王筠校。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此乃王筠《说文韵谱校》的稿本。王氏以其所得的李雨村刻本为底本,校以翁方纲校本。其篆字之误者,皆据大徐本改之,而别录脱文、羡文于后。韵字错见者,皆注其本字之

  • 警世阴阳梦

    十卷四十回。题“长安道人国清编次”,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书成于明末,作者当为与魏忠贤同时之明末人。该书为长篇小说,叙述明末宦官魏忠贤作恶多端和死后在阴间受审的故事。原刻本书首题识云:“长安道人与魏

  • 毛诗正韵

    四卷。清丁以此(1846-1921)撰。以此字竹筠,山东日照县人。年十八从许翰学,专攻音韵训诂。三十一岁始治毛诗,以古音读毛诗,教授子弟。著有《毛诗正韵》,《韵例》。是书参考王念孙、孔广森二家之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