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滋阳县志

滋阳县志

①四卷。清李溁修,仲弘道等纂。李溁字禹门,直隶真定府高邑人,出身举人,康熙十年(1671)任滋阳县知县。仲弘道字开一,浙江桐乡人,曾任峄县知县。按滋阳即古兖州,从前无志,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李之茂始创修,较草率不备,历两月告竣。旧志除赋役、职官外,事俱湮没。李溁掌滋阳后,锐意修志,延其友仲弘道为主纂。仲弘道在其《纪略》中云:“我友禹门李侯莅滋邑之明年修举邑乘时,余因浪游至兖、得与戳力其间。”始于康熙十年秋,成于十一年(1672)春,历时五月。《滋阳县志》康熙十一年刻本。全书四卷,分土地、人民、政事、文献四大部。卷一土地部:沿革、地亩、寺观、分野、山川、桥梁、疆域、古迹、形胜、衙署、城池、祠庙,卷二人民部:户口、物产、灾祥、社集、选举、赋役、貤封、建国、坊表、风俗、坟墓,卷三政事部:职制、武卫、盐政、秩祀、秩官、宦绩、钱粮、驿递、学校、恤典、礼乐、仓储,卷四文献部:人物(圣贤、乡贤、节义、贞烈、隐逸、先儒、忠孝、武胄、流寓、仙释)、艺文(赋、赞、诗、策略、碑铭、奏疏、记传、祭文)。此志体例为邑志中所罕见,每门之前,冠以小序,略述其内容,使读者易于明了。其虽简略,较之嘉靖旧志完备,其中以赋役、风俗、钱粮、古迹较为精审。②十四卷。清莫炽修,黄恩彤纂,李兆霖等续修,黄师訚等续纂。莫炽字以南,广西荔浦人,咸丰九年(1859)由进士任滋阳知县。李兆霖字云生,江西广昌人,出身监生,光绪十一年(1885)任滋阳知县。莫炽掌滋阳后,见滋阳县志自康熙十一年(1672)李溁修后,又已二百年未加纂修,恐文献湮没,设局修志,博访群诹,遐稽旁证。又得邑中乡先生苏茜旧辑志稿,规模粗备,复取李溁志,互为参考,历五月志稿成,将付梓时,莫炽引疾去官,志稿藏于邑绅郑氏。光绪十一年,李兆霖来宰滋阳县,闻志稿尚存,乃为之增续刊行。黄师溁在其序中曰:“蓝本于李公旧志,取材于苏君遗稿,广搜博采,条分缕析,而复折衷于正史以及省府各官书,下逮诸家书。”《滋阳县志》咸丰九年修,光绪十四年(1888)续修刻本。此志广搜博采,别类分门,每门之前,冠以小序,亦精审。其可称之处,则在多采用表记事,上追史汉,如历代沿革表、历代令佐表、选举表、贡生录等,使读者一目了然。

猜你喜欢

  • 汪遗民诗

    一卷。明汪逸(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汪逸,字遗民,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是集诗一卷,皆与马时良、仲良兄弟倡和之作。首载《友声叙》一篇,为河南内黄司乃疆作。是称《友声》两卷,余得而展玩之,独抒如展

  • 声律小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瑶田于乐独有研究,且精于算学,所著有《乐器三事能言》、《声律小声》、《琴音记》等。其所著《琴音记》由算以得数,由数以得音。琴长三尺六寸,自中分而递分之,至于三十六,乃次第其所分者,而

  • 郑玄别传

    一卷。原书无撰人名,且散佚已久,今本为清洪颐煊从群书中辑成。颐煊字筠轩,浙江临海人。为孙星衍门人,精研经史,著有《读书丛录》、《礼记官室答问》、《诸史考异》等书。《郑玄别传》开首即记郑康成以永建二年(

  • 大司空遗稿

    十卷。明陈绍儒(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陈绍儒,字师孔,南海(今广东佛山市郊)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陈绍儒工诗,音调谐美。著有《大司空遗稿》等。是集为诗文集,

  • 光庵集

    二卷。明王宾撰。王宾,字仲光,号光庵,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宾通经善医,七八岁入乡校,弱冠前既喜读先秦以来之圣经贤传、诸子百家、阴阳历数、山海图志、兵政刑律及稗官小说之书,博闻强记,问无

  • 离骚草木疏

    四卷。宋吴仁杰(生平详见《古周易论》)撰。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正值韩侂胄专权之时。自跋称:“以芗草为忠臣,莸草为小人”,可见其虽为释屈原作品中草木,但亦有所寄托。全书正文四卷,前三卷为芳

  • 顾氏家集

    八种,二十一卷,附录二卷。顾燮光(1875-1949)编。顾燮光字鼎梅,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年间廪贡生。善书画,尤好金石碑版之学,著有金石著作数种及《非儒非侠使斋诗文集》。是编为顾燮光汇集自曾祖及兄四代

  • 后山词

    一卷。宋陈师道(1053-1101)撰。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代诗文家。经苏轼等举荐为徐州学府教授。元人方回认为:杜甫为江西派初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 小戴礼记注

    无卷数。东汉卢植(159-192)撰,清王谟辑佚。卢植字子干,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官至九江太守。少与郑玄俱从马融受学,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书。事迹具《后汉书》本传。是书隋志著录作十卷,

  • 古史

    六十卷。宋苏辙撰。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家。苏辙认为司马迁《史记》多不得圣人之意,于是因司马迁之旧,取上自伏羲神农,下迄秦始皇史事,作本纪七家、世家十六,列传三十七,自称是为追录圣贤之遗意,以明示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