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湛渊静语

湛渊静语

二卷。元白珽(1248-1328)撰。白珽字廷玉,号湛渊,晚号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人灭宋,以安丰县丞召之,拒不仕元,在家读书十七年。中年以后出游中原,至大都(今北京),以李衍荐受任为太平路儒学正,修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不久,转常州路儒学教授,升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迁淮东盐仓大使,再迁兰溪州判官。致仕后居杭州西湖,专事著述。有《湛渊集》等著作。白珽家于西湖,有泉自竺山汇于其门,湛然下见白石,若隔一膜,白珽爱之,取名湛渊,因以自号。有客来访,皆坐榻就渊,侃侃而谈,大而天地之高厚,细而品汇之化育,至于圣贤之大训、古今之明戒、日用之小物,以及滑稽诙谐等,无所不谈。谈后随笔记录,以备遗忘。白珽风漂尘转,走南北半天下,所闻日益广,得说日益多。其友人周暕将其说整理成编,定名为《湛渊静语》,所收十不一二。后又残缺,仅存二卷。全书杂记诸事,内容广泛,多有可取,如,开卷所载宋理宗赐林希逸诗一篇,为厉鄂作《宋诗纪事》所未收,可补史传之缺。辨饶双峰论《供范》五行一条,颇有心得。记汴京故宫,尤为详备,足资参考。又载倪思论司马光《疑孟》一条,谓王安石援据孟子大有为之说,欲神宗师尊之,故司马光著此书,以明《孟子》未可尽信。其说未见他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王安石喜好《孟子》,自作《孟子解》,其子王雱与其门人许允成皆为之注释。盖唐以前《孟子》皆入儒家,至宋代乃尊为经书,元丰末年又追封孟子为邹国公,建庙邹县,皆王安石所为。白珽谓司马光《疑孟》实由王安石异议相激而成,确为新论。书中亦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谓“皎然铜碗”为《龙吟歌》咏房琯事,诗家未有引用者,不知李贺《昌谷集》中实有假龙吟歌:谓“匡谬正俗”为颜真卿作,不知实出颜师古;文中子李德林一条,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之语;辨常仪占月一条,也是史绳祖《学斋占毕》之说,不免疏舛或因袭。大体看来,可取者为多,足资治文治史者参考。今传本主要有《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武林往哲遗箸》、《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读左质疑

    四卷。清王祖畲(详见《礼记经注校证》)撰。《左传》自刘歆加以表彰,逐渐为学者所重。但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责难。东汉今文学家何休等人曾批评《左传》。唐代学者啖助认为《左传》广采文籍,是非交错;赵匡认为《左

  • 论语郑氏注

    一卷。后汉郑玄撰。郑玄笺诗注礼,有功群经。其注《论语》,何晏《集解·序》说,就鲁论篇章,考齐、古作为注。《隋书·经籍志》载《论语》十卷,梁有《古文论语》十卷,《旧唐书·经籍志》载《论语》十卷,《论语释

  • 东迁后诗世次表

    一卷。清郭志正撰。志正字体吾,湖南长沙人。作者以为诗三百中平王东迁以后诸篇,后人在解说上多有歧异。是编则据诗序、郑谱、孔疏及朱子集传定诸篇之时代。依次分为平王之世、桓王之世、庄王之世、釐王之世、惠王之

  • 张燕公集

    二十五卷。唐张说(667-731)撰。张说字连济,又一字说之,号燕许大手笔,原籍河东(山西永济),后迁居洛阳。文学家、学者,官至唐大臣。张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三十年。于唐玄宗朝倡导开馆置学士,广

  • 张氏藏书

    四卷。明张应文(生卒年不详)撰。张应文字茂实,号彝甫,又号被锡先生,昆山(今属江苏省)人。应文博综古今,与王世贞相善。万历监生,失意于科场,从此徒居长洲,转志于书画、菊兰,搜讨古今法书名画,著有《罗篱

  • 刘文介公集

    三十卷。明刘俨(1394-1457)撰。刘俨字宣化,号时雨,吉水(江西吉水县)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第一名,授修撰,累官至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著有《刘文介公集》。是集凡三十卷。策、表、讲章为

  • 泽州府志

    五十二卷。清朱樟修,田嘉谷纂。朱樟字鹿田,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举人,雍正十二年(1734)任泽州府知府。田嘉谷,阴成人,翰林院编修,曾任云南道监祭御史。其志旧有明隆庆、万历修本,清康熙修本,皆为

  • 夏小正注

    ①四卷。清李聿求(生卒年不详)撰。李聿求,字五峰,浙江海盐(今浙江海盐)人。诸生,布衣终身,著《后汉书儒林传补》、《桑志》及是书行于世。是书分春、夏、秋、冬四卷,按月书写,先经后传,又次为注;逐节连写

  • 颐道堂诗选

    三十卷。清陈文述(1771-1843)撰。陈文述,字退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全椒知县。陈文述工西昆体,其诗博雅壮丽,极似吴伟业。除此集外,还著有《碧城仙馆诗钞》、《碧城仙馆诗髓》、《颐道堂集》

  • 经说

    ① 一卷。清冉觐祖(详见《易经详说》)撰。此书或录其序或偶论一二条,似乎是偶抄成册,以质正于人,不是定本。觐祖平生以讲学自命,对汉唐诸儒恶之如仇,所以此书宗旨也以研求注疏为戒,深存门户之见。② 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