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波遗集
三卷。清郑际熙(约1722-1770)撰。郑际熙,字大纯,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际熙工诗文。是集为其弟际唐等所刊。凡诗二卷,文一卷。文中有杜律篇法序一篇,宣称诗人作诗,非先得其法,按法之条例而谱之,并弃性情才力,俯首就法。诗人在创作中神而明之,变化之中自得其法。此论亦足破拘挛之说。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三卷。清郑际熙(约1722-1770)撰。郑际熙,字大纯,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际熙工诗文。是集为其弟际唐等所刊。凡诗二卷,文一卷。文中有杜律篇法序一篇,宣称诗人作诗,非先得其法,按法之条例而谱之,并弃性情才力,俯首就法。诗人在创作中神而明之,变化之中自得其法。此论亦足破拘挛之说。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一卷。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撰。李提摩太是英国传教士,译有泰西的《新史揽要》,著有《西铎》(1895),《新政策》(1896),《生利分利之别论》二卷,《七国新学备要》(1889),《速兴新学条
一卷。旧本题北魏关朗撰,唐赵蕤注。关朗字子明,河东人。蕤字大宾,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人。该书《隋志》、《唐志》都没有著录,晁公武《读书志》认为李淑的《邯郸图书志》才开始著录。《中兴书目》中也有这部书
十二卷。明薛应旂(见《薛方山纪述》)撰。此书为他讲学之语,分为二十四篇,各以首二字为名,而每条皆冠以薛子曰。由门人向程作音释。书中主要论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如认为心即道,人心本与天通。圣之所以为圣者,在
十五卷。明徐熥(约1580-约637)撰。徐熥,字惟和,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著有《幔亭诗集》。是集为陈荐夫所辑,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由
三卷。明华夏(生卒年不详)辑。华夏,字中父,江苏无锡人。华夏将其家藏的书法真迹刊成《真赏斋帖》,由文征明父子摹勒,每卷前有文征明细楷题跋,卷末则有文彭题跋。由于原刻本毁于火灾,后又刻石,故有火前、火后
一卷。清王季同(1874-1947)撰。王季同,原名王季锴,字小徐,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元李冶《测圆海镜》卷首的“圆城图式”给出了通、边、底、黄广、黄长、高、平、大差、小差、皇极、太虚、明、之十三率
四卷。清段叔玉(生卒年不详)刻博山书。段叔玉,生平不详,为傅山的同乡后辈,工于刻石,为傅山之子傅寿髦所赏识,学傅山书,故收藏甚多。该帖刻成于康熙癸亥,此帖中皆为傅山七旬以后所收,多录古人诗文,自书较少
五卷。《触解》一卷。清甄士林撰。士林字毅庵,汝州(今河南汝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曾任平原县知县,罢官后主讲于清源书院,本书即成于此时,卷首有著名学者马瑞辰序,又有自序、例言、四声指掌图、
一卷。清顾成天(详见《离骚解》)撰。本书有顾氏康熙四十九年(1710)春日自序,同学周彝康熙五十三-五十四年(1714-1715)序及同学黄之隽康熙五十二年(1713)序。此书收《九歌》并为九篇,即二
十五卷。明费宏(1468-1535)撰。费宏,字子充,号鹅湖。铅山(今江西铅山东南)人。成化进士,授修撰。历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赞机务,进户部尚书。费宏性耿介,不事权贵。佞臣钱宁与朱宸濠欲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