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洪范

洪范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日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义,明作晰,聪作谋,睿作圣。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四、五祀:一曰发,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从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十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义,时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不成,义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猜你喜欢

  • 鸿泥堂小稿

    八卷,《续稿》十卷。明薛章宪(约1497年前后在世)撰。章宪,字尧卿,自号浮休居士,江苏江阴人,生卒年不详。少为诸生。隐邓旸溪上。洽闻博物,性喜山水。著有《鸿泥堂小稿》。《小稿》刻于明正德丁丑(151

  • 类辑练兵诸书

    十八卷。明董承诏编。承诏,生卒年不详,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万历丁未(1607)年进士。天启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此书乃辑录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书而成。董氏荟萃戚书之说,删除繁复,编为十六

  • 通俗编

    三十八卷。清翟灏撰。翟灏生平见“尔雅补郭”。《通俗编》卷首有乾隆十六年(1751年)周天度序,其书当即刊行于是年。周序谓翟灏“往来南北十许年,五方风土,靡所不涉”,为搜辑俚言俗语付出了艰辛劳动。全书搜

  • 沈氏群峰集

    五卷。《外集》一卷(即绿春词)。附《韩诗故》二卷。清沈清瑞(1742-1785)撰。沈清瑞,初名沅南,字芷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进士,工诗文,善散曲。其人睿智过人,被诸城刘尚书称为“此生如芝草

  • 南吴旧话录

    二十四卷。清孙尚絅补撰。此书不见著录。为兰挥宋氏所藏明钞本。署赵郡西园老人口授,孙尚絅补撰,七世孙汉徵引释。其书略仿世说,皆记元末至明代松郡上海华亭的先辈名德。略同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明代顾起元《

  • 笥河诗集

    二十卷。清朱筠(1729-1781)撰。朱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朱珪弟。大兴(属北京地区)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安徽学政。筠博闻宏览,好奖掖后进。所居椒花吟舫,聚书数

  • 程朱阙里志

    八卷。明赵滂编。赵滂,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卒及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载宋代学者程颢、程熙兄弟和朱熹的情况。之所以合为一编,是因为朱熹是徽州婺源(别称新安)人,而二程之墓也在此地。书中分为七门,按门记载

  • 旧唐书

    二百卷,刘昫等撰。刘昫,算不上是什么史学家,只因其在书成前一年作为监修宰相对全书定稿起过直接作用,书成后又领衔上奏,故题名“刘昫等撰”,沿袭至今。《旧唐书》的纂修,先后换过三任监修宰相。首任赵莹(88

  • 石秀斋集

    十卷。明莫是龙(1537-1587)撰。莫是龙,字云卿,以字行,更字廷韩。华亭(上海松江)人。著有《话说》等。莫是龙书画皆有名,而为诗则不屑深思。《明诗综》载有《莫廷韩遗稿》,不著卷数。是集前有传一篇

  • 易说要旨

    二卷。清李寅撰。李寅字东崖,吴江人。该书采用王弼本,仅仅解释上下经。前面有康熙四十三年(1704)自序,说该书取法于朱熹《本义》,但语多庞杂,往往连《本义》的原旨一并丢掉了。《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