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华击节

法华击节

一卷。明代释德清(1546-1623)撰。德清,俗姓蔡,自号“澄印”,别号“憨山”。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人。安徽全椒人。二十岁从南京报恩寺出家,博通内外典。个人兴趣爱好较为广泛,擅书法。“生平爱书晋唐诸帖,或雅事之”。也曾为人撰写碑记塔铭序跋题赞亦不少。喜作诗。出家后先后到过摄山栖霞寺、五台山、嵩山、洛阳、山东劳山、杭州、庐山、九江等地,卒于曹溪南华寺。德清以其博闻强记和刻苦钻研精神,为弘扬佛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使明末已荒废的禅宗祖庭曹溪,得以重放光彩,因此被称其为曹溪中兴祖师。他遍历大江南北,每到一地多讲经说法,弟子门人很多。经常随侍他的有福善、通炯等。最有名的是颛愚(观衡),为南岳一方宗师。他勤于著述,撰有《琼海探奇记》、《楞严通义》、《法华通义》、《起信论略疏》、《莲池大师塔铭》、《华严经纲要》、《观楞伽经记》、《楞伽补遗》、《法华击节》、《金刚经决疑》、《圆觉经直解》、《般若心经直说》、《性相通说》、《肇论略注》、《道德经解》、《观老庄影响说》、《庄子内篇注》、《大学中庸直解指》、《春秋左氏心法》、《梦游诗集》、《曹溪通志》、《八十八祖道影传赞》、《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等书。他在学术上,主张儒、释、道三教调和。他说:“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梦游集》卷三十九《学要》条)。在参禅、坐禅、念佛等方面,均有他个人独到的见解。其《法华击节》一书,主要阐发了他对法华经的理解,及其就其中某些内容所作出的辩析和说明。此书对了解德清对法华经的研究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乾隆己未阳湖刘益重刊本。常见本为福善、通炯、刘起相编辑刊行的《憨山老人梦游集》四十卷(现流通五十五卷)本。

猜你喜欢

  • 平海心筹

    二卷。清林福祥(1814-1864)撰。林福祥,字亮予,号季薇(或作季眉),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出身世家大族。鸦片战争爆发后,谒见广州知府,陈述战守方略,未被采纳。后招募水勇,组成“平海营”,镇

  • 栾城遗言

    一卷。也称《栾城先生遗言》。北宋末南宋初苏籀(生卒年不详)撰。苏籀字仲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南宋建立后移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北宋大文学家苏辙之孙,苏迟之子,官至监丞。苏籀十余岁时即随祖父苏辙居

  • 东坡易传

    九卷。苏轼(1036-1101)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曾任中书舍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等职。博通经史、才气横逸,尤以诗文著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

  • 石门集

    七卷。元梁寅(1303-1390)撰。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新余)人。顺帝至元间为集庆路儒学训导,后乞归。明初,于石门书院讲学,时人称石门先生。寅于《易》、《诗》、《春秋》、《礼记》、《周礼》等皆

  • 初学记

    三十卷。唐徐坚(659-729)等撰。徐坚字元固,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人。少好学,通览经史。中宗时,任礼部侍郎、修文馆学士。睿宗时,迁黄门侍郎,封东海郡公。玄宗时,任集贤院学士,位至光禄大夫。学识

  • 瓣香书屋石刻

    二卷。清陈受培书。其子陈銮为之刻石。所书自乾隆五十八年(1793)至嘉庆十二年(1807)。刻成于道光十五年(1835)。其真书仅能工整,行草毫无笔力。其子陈銮为奉家尊之泽,所以摹勒上石,汇成二卷。内

  • 范文忠集

    十二集。明范景文(1587-1644)撰。范景文,字梦章(一作梦叔),一字质公,号思仁,吴桥(今属河北省)人。万历四十年(1613年)进士,除东昌推官,擢吏部主事。天启间,迁文选员外郎,文选郎中。官至

  • 静芳亭摘稿

    八卷。明陈洪谟(约1506前后在世)撰。陈洪谟,字宗禹,武陵(今属湖南)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中登进士第,累擢云南按察使,兵部侍郎。著有《静芳亭摘稿》、《治世余闻》。陈洪谟致仕后移居高吾山下,筑亭山中,

  • 东越文苑

    六卷。明陈鸣鹤撰。鸣鹤字汝翔,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生卒仕履均不详,约生活于天启(1621-1627)崇祯年间(1628-1644)。该书是一部记叙福建文人事迹的专著。时间上起唐代神龙年间(705-

  • 六壬大全

    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卷首题作怀庆府推官郭载校,为明代刊本。郭载其人不详。六壬是古代迷信用阴阳五行占卜吉凶的方法之一,和遁甲、太乙合称为“三式”。六十甲子中有六个壬,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