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沈氏经学六种

沈氏经学六种

二十卷。清沈叔撰。沈叔,生卒年不详,字和甫,江苏常熟人。一生致力经学研究,所得甚少。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是一本汇释群经音义的专书,采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兼载诸儒训诂之异同。宋人将《经典释文》散于诸经之注中,文字多有出入。沈叔收录文字相异者,辑为《经典释文异文辑》一书。又将经传,《史记》、《汉书》、《说文》等书中所引之文异者,辑为《经典释文补》。取《十三经注疏》中的新颖文字,以及其他典籍中的文字收录无遗,仿效《左国腴辞》、《文选锦字》二书的体例,撰《十三经注疏琐语》。未入仕时,曾治《春秋》,对杜预《春秋释例》没能对各国地名进行考释,深感遗憾,于是根据传注逐国进行辑录,成《左传分国土地名》一书,同时辑录《左传列国职官》、《左传器物宫室》二书。《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云:“暖暖姝姝,明非大雅之所尚,或亦识小之所不废耳。按学无大小,唯取其精。大而多疏,反不若小而且精者。虽字句节解,苟有所发明,亦有裨于学术。叔之著述上之不过杭世骏《两汉蒙拾》之流,堪备词藻之采择而已。唯《左氏职官名物》,间有裨于史学家考索,余均无可取。”目录:《经典释文异文辑》六卷、《经典释文补》六卷、《十三经注疏琐语》四卷、《左国分国土地名》二卷、《左传列国职官》一卷、《左传器物宫室》一卷。有清雍正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吏学指南

    八卷。元徐元瑞撰。徐元瑞,吴郡(今苏州)人。身世不详。本书成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据作者自序称,“善为政者,必先于治,欲治必先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刑明而清,民自服矣。所以居官必任吏,否则政乖

  • 周易诸卦合象考

    一卷。清任云倬撰。任云倬字汉卿。江都人。关于周易中诸卦合象,郑玄、荀爽、虞翻都曾论及。但后世研究周易体例者都没有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于是作者留心易注以外的材料,兼采服虔的《左传解谊》一则、杜预的《左

  • 续丹录

    无卷数。明彭在份(生卒年不详)撰。彭在份,号从野逸人,莆田(今属福建省莆田县)人。撰有《读丹录》一书。此书前列“道宗”,起自汉代栾巴以下寥寥数则;次为“总论”,再次录杜道坚歌诀,又录白玉蟾《玄关秘要》

  • 春秋异文笺

    十三卷。清赵坦(1765-1828)撰。赵坦字宽夫,一字石侣,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诸生,道光辛已(1821)举孝廉方正,奏给六品顶戴。研究汉经师之说,著有《周易郑注引义》、《石经考》、《宝甓斋文

  • 春秋穀梁传注

    十五卷。民国柯劭穀(1850-1933)撰。柯劭穀字凤孙,号蓼园,山东胶州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元史》学家。光绪丙戌(1866)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司业,湖南学政,贵州提学使,学

  •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

    六十卷。唐代释智俨(602-668)撰。智俨,俗姓赵,今甘肃省天水人。十二岁时由父母交给法顺教诲。十四岁时正式出家为沙弥。二十岁受具戒。一生参佛弘法,声名远扬,有“神用清越,振绩京皋”(《续高僧传·法

  • 新旧唐书杂论

    一卷,明李东阳(1447-1516)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年间中进士,历编修、侍讲学士之职。弘治八年(1495年)由礼部右侍郎进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正德时官至少师兼太

  • 辨字通考

    四卷。清王在镐(生卒年不详)撰。在镐字西周,太原(今属山西)人。是编为纠正当时楷书的书写混乱而作。自汉唐以来,帖写迭兴,后人袭之,字学因之以讹;又乡村塾师以及农工商贾,非求简便,即求新奇,参差其画数,

  • 西峰字说

    三十三卷。明曹学佺(详见《易经通论》条)撰。此书分天、地、人三太部,其中天部三卷,人部三卷,地部二十七卷。其中或引说文小篆之解,或又仅就楷体字发义,如其解“春”字为三画象三阳;解“冬”字为反文之反,即

  • 弁山龙华浴日能禅师语录

    十卷。清代释德能(生卒年不详)撰。德能,俗姓魏,字浴日。楚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县)人。德能所撰《弁山龙华浴日能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该语录所言法事,皆为德能禅师学法弘道所言。其中可见德能禅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