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编
四卷。不著撰者姓名。其书杂抄古事。分为七十三门。内容舛误很多。如伊尹耕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三聘就汤,阿衡作相。此事应列于名臣类中,而列于忠烈门中,与程婴、公孙杵臼相连。每门之末,必留数页空纸,似备随意杂抄。可见此书为未完之本。
四卷。不著撰者姓名。其书杂抄古事。分为七十三门。内容舛误很多。如伊尹耕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三聘就汤,阿衡作相。此事应列于名臣类中,而列于忠烈门中,与程婴、公孙杵臼相连。每门之末,必留数页空纸,似备随意杂抄。可见此书为未完之本。
八卷。明张世贤(生卒年不详)撰。张世贤字天成,号静斋,宁波(今属浙江)人。正德年间以医术闻名。治验丰富,医理精深。著有《图注脉诀》、《脉学奇经考》、《图注八十一难经》、《图注王叔和脉诀》等书。张氏认为
一卷。清怀圃居士辑。作者生卒年及姓氏、里贯、事迹皆不详。该书专记钱谦益宠姬柳如是逸事。现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本、文字同盟社排印本。
五十六卷。清吴见思撰。吴见思字齐贤,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据本书凡例,拟举杜诗典故别为一书,名为杜诗论事,而此编唯诠释作意,故谓之《杜诗论文》。其实,笺注典故,目的在以明文义。论事自论事,论文自论文
十四卷。近代宋育仁(生卒年不详)撰。育仁字芸子,别号问琴阁主,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充京师大学堂经文专科教习,著有《同文略例》、《小篆通》、《古文举要》与是编等。是编前
十卷。明汪廷讷(生卒年不详)编。汪廷讷字昌期,号无我,四川新都人。此书分十类:一曰经翼、二曰治资、三曰鉴林、四曰史摘、五曰清尚、六曰掇藻、七曰博趣、八曰别教、九曰赋则、十曰诗概。所录上及周、秦,下迄明
三十卷,明戴璟撰。戴璟字孟光,号石屏,奉化(今属浙江奉化)人,嘉靖年间考取进士,官至佥都御史,派往广东担任巡抚,退休后死于家中。戴璟著有《广东通志初稿》、《五经会同》、《汉唐通鉴品藻》等。《群史品藻》
六卷。明贾必选撰。必选字直生,上元(今江苏江宁)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官户部主事,因替人辩冤被贬谪外地,不久升南京工部郎中。他解《易》以数为本,对《河图》、《洛书》之异同、先天后天之分别、
一卷。清俞樾撰。参见《群经平议》。是书择取汉碑中文字各以两字相俪者相配成对,如以“五纬”对“三条”,“菰竹”对“空桑”等等,皆巧若合符。此盖为文字消遣而已,《续修四库提要》列入小学类字书之属,欠妥。是
一卷。徐绍桢(1861-1936)撰。徐绍桢字固卿,原籍浙江,迁居广东番禺。官至南京卫戍司令。一生从戎,好藏书,父徐灏治经学尤精《说文》。是书系徐绍桢取孝经一十八章,依唐注,参照诸家,掺合己见,别为注
十卷。又名《新论》、《刘子新论》、《流子》、《德言》等。关于此书的作者,历代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有的认为是梁东莞(属今山东沂水)刘勰撰;有的说是北齐阜城(属今河北冀州)刘昼撰。也有人主张作者是汉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