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书

汉书

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是奉汉明帝诏命,继续他父亲班彪之业修成《汉书》的。《汉书》并非班固一人所作。他的父亲班彪是有名的史学家,曾撰写《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班固看到父亲写的史书,认为不够详备,于是潜精积思着手编史,以完成其父未竟之业。但被告私改国史而下狱。其弟班超上书力辩获释,明帝任命他为兰台令史,继续著史。历经二十多年辛勤劳动,基本上完成《汉书》。后来,他因参加了政治活动牵连下狱,六十一岁死于狱中。所撰《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部分未完成,由他的妹妹班昭和马续完成。班固还擅长辞赋、骈文,后人辑有《班兰台集》。《汉书》分四部分,即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列传最重要,记叙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上起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下迄公元24年刘玄更始二年,为整个西汉一代史事,共八十万字。初为一百卷,后人将其中篇幅过长的篇卷,分成上下卷或上中下卷,这样就成为现在的一百二十卷的《汉书》了。班固写《汉书》的材料来源,一部分关于汉武帝以前的史事,基本上抄自《史记》;一部分是来自班彪的《史记后传》六十五篇。刘知几在《史通·今古正史》中说“于是采其旧事,旁观异闻,作《后传》六十五篇,其子固,以父所撰未尽一家,乃起于高皇,终于王莽,为《汉书》百篇。”由此可见有一部分是班固在兰台自己搜集的。《汉书》开创了断代史体例。这断代史体例,虽然是剖断历史前后联系,却保存和整理了大量史料“包举一代”。《汉书》虽然沿袭了《史记》本纪、列传的记事方式,却也有增改。《汉书》把《史记》的“书”改称“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了“世家”并入“列传”,增补了汉武帝以后的历史。《史记》述三千年史事,五十二万字,《汉书》述二百二十九年史事,八十万字,写得详细。特别是“十志”比《史记》的“八书”记事丰富。对于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的记载更细。《汉书》对历史人物运用文艺手法,深入刻画,使这些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如《朱买臣传》、《苏武传》,后世对其评价很高。《汉书》的缺点是比较保守,极力维护当时统治者的利益,掩盖社会矛盾。这与《史记》比较相差甚远。《汉书》的十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艺文志》是中国目录学最早的专著。这是班固善于继承发展的一方面。《汉书》用古字骈文,比较难读,所以为它作注的有二、三十家,唐代颜师古的注本最为通行。清朝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博采众说,最为详尽。清钱大昭的《汉书辨疑》、近人杨树达的《汉书窥管》,今人陈直的《汉书新证》,吴恂的《汉书注商》,也都有一定影响。中华书局的校点本《汉书》用颜师古注,是现今最为流行的版本。

猜你喜欢

  • 周易原始

    六卷。清范咸撰。范咸字贞吉,号九池,钱塘(浙江余杭)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其书只解经文,不涉及十翼,大旨是认为理始于象,象始于画。又认为万物始于阴阳,象始于日月,采取系辞阴阳之义

  • 养一斋集

    二十六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乡试第一名举人。选安徽候补知县,未赴任而卒。后建祠于乡社,亦一时地方官之殊荣也。著有《李杜

  • 释谷

    四卷。清刘宝楠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论语正义”。是编专释谷名。宝楠认为程氏《九谷考》于麦豆麻考证甚详、余则颇多阙略失误,遂广引群书,旁推交通、对程氏之说加以辨证,如谓程氏以“穱麦”为“爵麦”、“穞豆”

  • 群忠备遗录

    二卷。明罗汝鉴撰。汝鉴字明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生卒不详。该书专记明惠帝“建文之变”中殉节诸臣事迹,大致以张芹《备遗录》和郑禧《群忠事略》为基础而稍加增附,故将两书之名合而为一。所录共计84人,人

  • 周易观彖

    十二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李光地曾奉命纂修《周易折中》,请求复用朱子古本。此编仍用注疏本,大概成书于《周易折中》之前。他的语录和《榕村全集》所载,偏重于申明先天诸图。而此书则只是说解《说

  • 易飞候

    一卷。汉京房(前77-前37)撰,清王谟辑。京房生平事迹见《汉书·京房传》,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字君明,本姓李,官至魏郡太守,系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受《易》于梁人焦延寿,

  • 石经考异补

    二卷(传钞本)。清陈庆镛撰。庆镛字颂南,福建晋江人,道光壬辰年进士。此书上下二卷,首有咸丰二年陈氏记。上卷考孟蜀石经《周礼》残碑,下卷考孟蜀石经《公羊传》残碑。据陈氏自记,是因为冯柳东(登府)《蜀石经

  • 汉石经碑图

    一卷(民国二十年排印本)。张国淦撰。国淦字乾若,蒲圻(今湖北省蒲圻县)人,曾著有《历代石经考》。汉石经出土大小数百块,其中可考者,约得四千余字。国淦即据此草为碑图,凡一卷。按,汉石经碑数,前人有四十碑

  • 祚翰吟庵经学谭

    一卷。近人常赞春撰。赞春籍贯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论述了自汉以来,儒学的发展变化。共分为七个阶段,并概括出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弊病。谓汉代重师承,其弊是“拘”;魏晋至唐,谈玄之风间杂异议,其弊是“杂”;

  • 桓子

    见《世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