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正变指南图
六卷。是书为明末陈重光所刻。重光字端羲,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前有李雯序,谓其书为宋人未竟之本,故详于大而略于小。考卷首,列汉迄宋诸儒训故图谱音训之目,丛杂无次。第一卷全录小序首句。二卷作诗次序,皆本郑氏诗谱。三卷世次,四卷族谱,五、六卷杂释名物,俱为简略。只有五卷释刻漏稍详。其义例浅陋,且无佐证。时人疑重自辑,而托之旧本。
六卷。是书为明末陈重光所刻。重光字端羲,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前有李雯序,谓其书为宋人未竟之本,故详于大而略于小。考卷首,列汉迄宋诸儒训故图谱音训之目,丛杂无次。第一卷全录小序首句。二卷作诗次序,皆本郑氏诗谱。三卷世次,四卷族谱,五、六卷杂释名物,俱为简略。只有五卷释刻漏稍详。其义例浅陋,且无佐证。时人疑重自辑,而托之旧本。
六卷。清胡元仪撰。元仪字子戚,湖南湘潭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拔贡,师事番禺陈澧。此书前有元仪自叙,作于光绪二年(1876年),又有元仪后序,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此外还有孙文昱跋。此书分
一卷。清刘鹗编撰。刘鄂,详见《铁云藏龟》条。封泥开始在四川发现后,道光壬午(1822)年间,沽人赉至北京,大半坏裂。刘喜海、龚自珍各得到数枚。刘鹗所藏封泥,大概是来自山东。《铁云藏封泥》,一卷,共收封
四卷。《补遗》一卷。明凌立(约1553年前后在世)撰。凌立,字子仲,与双桥。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历官刑部郎、建昌府知府。凌立少孤,事节母以孝闻。后母殁,哀痛过分
十一卷。明佚名撰。记明太祖至英宗五朝之事。书中所载事实少而诰敕多。但所录史实,亦有足以补史传之缺者,如洪武元年(1368)二月,诏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仍遣使诣曲阜致祭,并载太祖遣祭之谕。今本纪仍只
四卷。清张士范(生卒年不详)辑,明董其昌书,黄润章刻。张士范,蒲城(今属陕西省)人,生平不详;黄润章,歙县(今属安徽省)人,生平不详。该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楷书《乐毅论》,并有王梦楼及沈绎堂题语,对
一卷。陈沈文阿(503-563)撰,清马国翰辑。文阿字国卫,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著名学者沈峻子。少习父业,研精章句。他博采先儒异同,自为义疏,通《三礼》及《春秋》三传,位列五经博士。梁简文帝引他
十卷。明凌儒撰。凌儒字真卿,别号海楼。江苏泰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历官永嘉令、御史,山西屯盐都御史。卒年八十。凌儒为官直言敢谏,又力主改革弊政。曾建言放宫人、远阉宦、免操军等
见《亢仓子》。
四十五卷。元倪士毅撰,明王逢通义。倪士毅字仲宏,歙县(今安徽芜湖)人,生卒年不详。学于陈栎,人称道川先生,隐居不仕。王逢字原夫,号松坞,乐平县(今江西德兴县)人,朱公迁再传弟子。生卒年不详。倪士毅于至
①一卷。清崔述撰。述字武承,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官至罗源上杭知县。其平生著述甚丰,常发前人所未发,其《上古考信录》尤为世所重。《考信录》既成,乃绘为图而系以说,成一卷。此书出自己意,不依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