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襄懋奏议
二十卷。毛伯温撰。毛伯温,明代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字汝万,正德戊辰(1508)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山西、顺天,晋工部尚书,改兵部尚书,天启(1621-1627)初,追谥襄懋。《毛襄懋奏议》乃其历任奏疏,以一官为一集,共有台中、抚台、内台、总边、宫宾、平南、总宪、枢垣八集,其筹边诸议,颇详晰当时利弊。
二十卷。毛伯温撰。毛伯温,明代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字汝万,正德戊辰(1508)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山西、顺天,晋工部尚书,改兵部尚书,天启(1621-1627)初,追谥襄懋。《毛襄懋奏议》乃其历任奏疏,以一官为一集,共有台中、抚台、内台、总边、宫宾、平南、总宪、枢垣八集,其筹边诸议,颇详晰当时利弊。
六卷。清钱大昕(见《十驾斋养心录》)撰。该谱记宋朝陆游。较赵翼所撰同一内容之书周祥,且考证亦精确。现有嘉庆八年(1803年)刊本。
二卷。《苏邻遗诗续集》一卷。清李鸿裔(1831-1885)撰。李鸿裔字眉生,别号香严,晚年因居近苏子美沧浪亭,又号苏邻。中江(今四川沱江)人。咸丰举人,官至江苏按察使。鸿裔少好词章,工书律,年未四十多
十二卷首一卷,清白如柏纂修。白如柏,长白人,曾任东乡县知县。东乡县旧无志。嘉庆十七年(1812)县令徐陈谟始修之。兹编则为续徐志而作。《东乡县志》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卷首为原
一卷。明刘宗周撰。详见《大学衍义补赞英华》。是书名《杂言》,随举标义,间作问答体。如谓德无明附心而成体,故曰明德。心无善即物以显。则是为至善。谓大学认定始终本末,是入道之诀。谓格物不妨训穷理,只是反躬
十卷。《二集》四卷。《岁纪》一卷。清李世熊(1602-1686)撰。世熊,字元仲,号愧庵,自号寒支道人。福建宁化人。唐王时,黄道周等以“尚志博学”荐,征拜翰林博士。世熊不就。清兵入闽后,序应岁贡,辞不
一卷。明喻国人撰。此书认为伏羲则河图,画乾、坎、艮、震四卦得讼、遁十六阳卦;则洛书,画巽、离、坤、兑四卦得家人、中孚十六阴卦,合河、洛迭为上下而得否、姤、履、泰三十二阴阳配合之卦,并且说揲蓍之数不惟邵
一卷。明刘髦(1373-1445)撰。髦字孟恂,号石潭,江西永新人。永乐六年(1408)举人。不仕,教授乡里,弟子甚众,人称“石潭先生”。刘氏认为程颐学术之全体大用具备于《易传》。朱熹曾想将其要处别写
四卷。明李春芳撰。李春芳字石麓,江苏兴化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为公案小说,记明代清官海瑞(刚峰)断案决狱之事。全书七十一回,每回演述一个故事,而以审案人海瑞贯串各篇。据历史记载,海瑞为官清正刚直,敢于
一卷。附大学改本考 一卷。清边廷英(生卒年不详)撰。廷英字育之,河北任邱人。是书说多创辟,以为《大学》言明、言诚、言慎独,都与《中庸》大旨相同。书中所出名目,也多出于《中庸》,如言修身,即《中庸》修身
八卷三十回。明杨尔曾(详见《东西两晋志传》)撰。长篇神魔小说,叙传说中八仙之一韩湘子修炼成仙及其度韩愈之事。书约成于明末天启年间。故事从汉代写起:汉丞相安抚生之女灵灵婚姻事被皇帝干涉,抑郁而死,转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