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比丘尼传

比丘尼传

四卷。梁代释宝唱撰。宝唱生平事迹详见《慈悲道场忏法》条。《比丘尼传》一书,略称《尼传》。是晋、宋、齐、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六十五人,附见五十一人的传记。所记大多为江浙地区之人,中原和边远地域的人很少,原因在于南北分割所致。中国的比丘尼始于晋代的净净检,自此以后,代有其人。本书四卷所收载的比丘尼,卷一东晋十三人,卷二刘宋二十三人,卷三南齐十五人,卷四梁十四人,附见五十一人。本书依时间先后为序,不分科目。但也具备《名僧传》那些科目类型的人物。如妙智讲《胜鬘》、《净名》,妙祎讲《涅槃》、《法华》,应属法师之科;法净、惠果注重戒行,昙彻的讲毗尼,应属律师之科;法相、法辩的禅观,应属禅师之科;静称的驯伏猛虎,净检的凌空而行,应属神力之科;慧浚,慧王的疏食苦节,道综、惠翟的焚身,应属苦节之科;道馨、普照的诵经,应属经师之科。本书所具有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宗教的范围,透过《比丘尼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本书见载的比丘尼大多出身于权贵或士大夫家庭,虽身事佛出家,但仍可出入宫廷,为帝王后妃所供养。因此,也出现了比丘尼参与政治,弄权乱法的事。如晋代妙音为殷仲堪谋荆州刺史,宋代法净、昙览参与孔熙先的政变。同时也反映了诸王贵族供养比丘尼世族名士礼敬比丘尼,佛教与南朝统治阶层的关系。第二、也反映了南朝的佛教制度。如宋代宝贤为都邑僧正,月受俸钱一万;法净为亲邑都维那,以及晋智贤遇杜霸沙简,齐慧绪遇沈攸之沙简等事。第三,本书也反映了南朝封建社会歧视压迫妇女,迫使有的妇女不得不遁入空门的情况。如令首、僧基、僧端、昙晖、法宣遭遇之苦尤为突出。本书所载比丘尼所住的寺庙,多在南朝都城或附近地区。其中,有三十七人住在建康(今南京),有十三人散布在离建康不远的各大城市,有五人在洛阳,有三人在江陵。只有少数人分布在东北至勃海,东南至钱塘,南至广州,西北至高昌区域内。本书叙事上起晋愍帝建兴(313-316)至梁天监十五年(516),历四朝二百年。正是中国佛教处于兴旺发展时期,既有高僧辈出,也有女尼显赫。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最新见载版本有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高僧传合集》第961-978页。

猜你喜欢

  • 倚松老人集

    二卷。宋饶节(生卒年不详)撰。饶节,字德操,抚州(今江西临川县)人。曾为曾布门客,后与布书论新法不合,乃削发为僧,更名如璧,挂锡灵隐寺。晚主襄阳之天宁寺。曾作偈语云“闲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

  • 四书解细论

    不分卷。清李荣陛撰。荣陛字奠基,江西万载(今江西万载)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是书因辛廷芝《四书解》而作。廷芝号畹堂,与荣陛同邑友好。廷芝把所著《四书解》寄荣陛商榷。荣陛因为此书。曰细论,乃

  • 周易倚数录

    三卷。清杨履泰撰。杨履泰字子字。丹徒人。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作者认为要探得周易之真谛,必须象、数、理三者结合求证。历史上汉儒尚象、宋儒尚理,而没有言数专家。于是作者依据《大传》“参天市地而倚数

  • 过庭私录

    七卷,《外集》一卷。明吴鼎(约1531前后在世)撰。吴鼎,字维新,号泉亭,自号支离子,钱塘(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著有《过庭私录》。本书为其仲子吴遵

  • 徐乐书

    一卷,汉徐乐(生卒年不详)撰。徐乐,燕郡无终(今属北京市)人。他曾上书言事物,被任命郎中。在《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中有《徐乐》一篇,有人怀疑即其土崩瓦解一书。有人称《徐乐书》观万化之原,锁未形之患,

  • 孝经正文

    一卷,内传一卷。外传 三卷。清李之素(生卒年不详)撰。李之素,字定庵,麻城(今属湖北)人。事迹不详。该书成于康熙十五年(1676)。以朱熹《古文孝经刊误》为本。首为正文一卷,经文每章之后,缀以注释数语

  • 御览经史讲义

    三十一卷。清爱新觉罗·弘历(详见《钦定诗义折中》)敕编。乾隆二年(1737),弘历特诏翰林詹事六科十三道诸臣轮奏讲义。或标举经文,下列先儒义疏,阐明其理蕴;或节取史事,下列先儒评语,辨析其得失。大略如

  • 四书讲义日孜录

    十二卷。清李求龄撰。李求龄字彭山,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受业陆陇其之门,以理学自任。是书卷首有窦光鼐序及其子壘芝跋。跋云“日孜录者,仿困勉而为谦词也”。书的大旨以《四书大全》为主,附以《朱子蒙存

  • 扬州梦

    二卷。清嵇永仁(1637-1678)撰。嵇永仁,字留山,号抱犊山农,江苏无锡人。康熙初年为福建总督范承谟幕僚。耿精忠叛清,嵇永仁与范承谟一同被执。在狱三年,坚贞不屈。范承谟被害,永仁自经而死。著有《抱

  • 蒿庵类稿

    三十二卷。《续稿》三卷。清冯煦(1843-1927)撰。冯煦,字梦华,号蒿庵,晚年自称蒿隐公,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光绪进士,授编修,官至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任安徽巡抚间,上书清廷请用尊主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