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

二十五卷。宋朱服等校定。朱服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熙宁进士甲科,以淮南节度推官充修撰、经义局检讨,历国子直讲、秘阁校理。元丰中,擢监察御史里行。俄知谏院,迁国子司业等职,卒于徽宗朝,《宋史》有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四月,下诏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书,镂板行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〇三)。“七书”之名,缘由而生。负责董理校定的便是国子司业朱服。自此,《武经七书》被定为官书,颁之武学,并列于学官,设武经博士。《七书》次序虽屡有变易,但此七部书却一直固定未变。此书自颁定后为历代政府所重视。南渡以后,宋高宗明确规定“凡武学生习七书兵法”,武举考试也以《七书》命题。明代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便下令兵部刻印,发给附监读书的各级武职军官子弟。清代仍沿袭宋、明旧制,武科用此书试士。此书的北宋刊本今已不可见。最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本,原藏归安陆氏皕宋楼,后归日本岩崎氏,藏日本静嘉堂。国内所藏有宋刻元明递修本,藏南京博物院。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陕藩刊本、明监本。此外,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有明刊本。东北师大图书馆藏清刊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清影宋抄本。现今通行的是1935年上海涵芬楼影印中华学艺社借照东京岩崎氏静嘉堂本。《七书》的注本,作为一个整体统一注释,首推宋代施子美《七书讲义》为最先。至明代注家蜂起,其最负盛名者,当为刘寅《七书直解》。新注本有中国军事史编写组《武经七书注释》(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猜你喜欢

  • 载道集

    六十卷。清代许焞编。许焞字纯也,海宁(今浙江海宁)人,雍正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此书较为全面地汇集编录了历代诸儒的文章、言论集等内容,全书以性道之学及历代儒家为主。全书开头编录了《大学》及儒家五经一章

  • 名迹录

    六卷 附录一卷。明朱珪编撰。朱珪,明初崑山(今属江苏)人,字伯盛。珪善篆籀,工于刻印,又工于摹勒石刻。《名迹录》是他生平所刻的汇集。汉代碑刻,多不载撰写人、书写人和刻工的名字。自魏受禅碑载有邯郸淳撰文

  • 体用十章

    四卷。英国哈士烈(生卒年不详)撰。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沈阳孔庆高(生卒年不详)同译。嘉约翰先译《体质穷源》一书,但只论及人体,未论及人体之功用。故又译此书,既论人体,又论功用,分为十章,故

  • 经典通用考

    十四卷。清严章福纂。章福字秋樵,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诸生。潜心小学训诂,成《说文校议议》三十卷,另有著录。此书首有自序,作于咸丰丁巳年(1857),末有后序,作于咸丰辛酉年(1861)。此书大旨以

  • 清代进书表录存目

    一卷。清钱恂撰。钱恂(约1853-1923年),生平不详。曾编《天一阁书目》若干卷、《壬子文渊阁所存书目》五卷补目一卷等。该目集有清一代各类进书表一百余篇,按进书年序编排为目,颇有考证史事价值。如《进

  • 原富

    八卷。英国斯密亚丹(1723-1790)撰,侯官严复(1853-1921)译。斯密亚丹通译亚当为苏格兰经济学家,《原富》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成为科学,斯密亚丹成为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1751年他在格拉

  • 淳朴园稿

    三卷。《外集》一卷。明沈祐撰。沈祐,字天用,号紫薇硖山人。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间以资进,官周府典膳。置宅于紫薇山下,构园曰“淳朴”。园内有“涵虚阁”、“藕花湾”、“白鸥沙”、“柳塘渡江”、“通

  • 岳雪楼鉴真法帖

    十二卷。清孔广陶辑此帖始刻于同治五年(1866年),刻成于光绪六年(1880)。所收从隋唐至清代书人,以及其先人遗墨。嘉庆、道光年间,叶云谷、叶蔗田兄弟以所藏名迹勒石,贮于耕霞馆,未成帖而石归孔氏,孔

  • 功顺堂丛书

    十八种,七十五卷。清潘祖荫(详见《滂喜斋丛书》)编。潘祖荫曾编辑《滂喜斋丛书》,后来又编选清代学者研究经学和小学的著作八种,史学著作二种,笔记四种,诗文著作四种,共十八种,刻成《功顺堂丛书》。丛书中清

  • 朱文定公集

    十卷。清朱士彦(生卒不详)撰。朱士彦字休承,号永斋。江苏宝应人,约在乾隆道光年间在世。嘉庆进士,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著成《河渠》一书,故于河淮最熟,曾上疏进河防五策。道光时累官吏部尚书。卒谥文定。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