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

二十五卷。宋朱服等校定。朱服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熙宁进士甲科,以淮南节度推官充修撰、经义局检讨,历国子直讲、秘阁校理。元丰中,擢监察御史里行。俄知谏院,迁国子司业等职,卒于徽宗朝,《宋史》有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四月,下诏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书,镂板行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〇三)。“七书”之名,缘由而生。负责董理校定的便是国子司业朱服。自此,《武经七书》被定为官书,颁之武学,并列于学官,设武经博士。《七书》次序虽屡有变易,但此七部书却一直固定未变。此书自颁定后为历代政府所重视。南渡以后,宋高宗明确规定“凡武学生习七书兵法”,武举考试也以《七书》命题。明代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便下令兵部刻印,发给附监读书的各级武职军官子弟。清代仍沿袭宋、明旧制,武科用此书试士。此书的北宋刊本今已不可见。最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本,原藏归安陆氏皕宋楼,后归日本岩崎氏,藏日本静嘉堂。国内所藏有宋刻元明递修本,藏南京博物院。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陕藩刊本、明监本。此外,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有明刊本。东北师大图书馆藏清刊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清影宋抄本。现今通行的是1935年上海涵芬楼影印中华学艺社借照东京岩崎氏静嘉堂本。《七书》的注本,作为一个整体统一注释,首推宋代施子美《七书讲义》为最先。至明代注家蜂起,其最负盛名者,当为刘寅《七书直解》。新注本有中国军事史编写组《武经七书注释》(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猜你喜欢

  • 中庸指掌

    二卷。清周际华(详见《大学指掌》)撰。是书创稿于甘泉汪氏,际华为之增订,与《大学指掌》同。其书演绎朱子《章句》,理取明了浅显,也与《大学指掌》同。卷首有《中庸考》一篇。斥《孔丛子》之伪。说子思十七岁非

  • 刘氏碎金

    一卷。清刘延禧撰。延禧字辰孙,江苏吴县人。刘氏精音韵之学而不喜著作。延禧殁后,其友人吴县雷浚辑其遗著一卷,名曰《刘氏碎金》,收入古韵通说跋一篇、答袁春巢书一篇、袤轩杂缀数则。所论颇能发明音理,证据确凿

  • 梦占类考

    十三卷。明张凤翼(1527-1613)撰。张凤翼字伯起,号灵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嘉靖年间举人。为明代戏曲作家。是书选录古代各类书中所记梦兆之事,排比成书,分为三十四类。全书不过摘采原文,附以

  • 四书注解撮要

    二卷。清林庆炳撰。庆炳字耀如,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林昌彝之子。自宋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经,作注解者,数百家,博览者穷年莫殚,且其中醇驳互见,重复不一。是书约为二卷,仅

  • 毛诗兴体说

    ① 一卷。清林国赓撰。国赓字飏伯,广东番禺县人。光绪甲辰(1904)年进士,曾拜翰林院庶吉士。《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然而以此喻彼的“比”较为明显,而由此及彼的“兴”则比较隐曲。毛传曾

  • 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 兴安县志

    十卷首一卷附续志一卷,清黄海修,蒋若渊纂。黄海,字鲸涛,福建莆田人。拔贡,知县。蒋若渊字静涵,广西兴安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兴安旧有纪事二十九页,略载风土人物,自明嘉靖后一概失纪。乾隆间,

  • 脉因证治

    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为脉象,然后是病因、证候、诊治。论说有条有理,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然亦有牵强附会之处,如认为霍乱、泻泄属夏三月,伤寒属冬三月等。有浙江巡抚采进本。

  • 金楼子

    六卷。南朝时梁萧绎(508-554)撰。萧绎字世诚,小自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天监十三年(514)封湘东王,历任会稽太守、侍中、江州刺史、荆州刺史。侯景之乱中,

  • 光化县志

    ①六卷,末一卷。明黄金修,曹璘纂。黄金,字世重,直隶六安人,监生,官光化知县。曹璘,字延晖,湖北襄阳人,正德十四年(1519)进士,官监察御史。光化旧无志,明正德间黄金知县事,延曹璘创修县志,于正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