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释

楚辞释

十一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为曾国藩幕僚。后讲学蜀、湘、赣等地,历掌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清末授翰林院检讨,加衔侍讲。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王氏治学博洽,诗文模拟汉魏六朝。著作有《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军志》、《湘绮楼日记》、《八代诗选》、《唐七言诗选》、《楚辞释》、《尚书笺》、《礼记笺》、《春秋公羊传笺》等,门人辑为《湘绮楼全书》。此书只释战国时楚人作品。书无序跋,目录之后为正文。其目录为:卷一《离骚经》,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卜居》,卷七《渔父》,卷八《九辩》,卷九《招魂》(王氏认为宋玉作),卷十《大招》(景差),卷十一《高唐赋》(宋玉)。本书卷一至卷十,卷首皆署:“王逸章句,王闿运释”。注文先引《章句》注,后加疏释。卷十一署曰:“李善注,王闿运释”,注文先引李善注,再进行注释,故书名为《楚辞释》。本书主要特点是不拘泥古解,大胆自标新说。如《离骚》写作年代,王氏称“顷襄时,屈原四十有六,名高德盛。新王初立,势不能不与原图事。原乃结齐款秦,荐列众贤,诋毁用事者。众皆患之,乃谮以为本欲废王,又以怀王得反,将不利王及令尹。王积前怒,固欲远之,而无以为名。因是诬其贪纵专恣,放之江南,而反以忘仇和秦为其罪。原因托其所荐达者于令尹,而所荐者趣时易节。附和阿俗,国事大变”。因此“原忠愤悲郁,无所诉语,故行吟湖皋,作为此篇。不敢斥王之不孝,乃至切怨于子兰”。关于《九章》王氏认为,怀王死后,新王即位,屈原得到新王恩泽,重回郢都,子兰见《离骚》,乃大怒屈原,使靳尚诬以款秦误国,复徙之于沅。在这种情况下,写出《九章》。《卜居》王氏解为:“此篇在怀王薨后,顷襄定立,悉还前放逐诸臣,而原以名德见重,有复用之机,故自明其不能随俗取富贵也。”称《渔父》中的“渔父”是隐于沅湘的楚国旧臣。《招魂》王氏解为:“原自沅暂归,忽悟悔而南行,君臣相绝,流亡无所。宋玉时从东徙,闻原志行,知必自死,力不能留之,因陈顷襄奢惰之状,托以招原,实劝其死,自洁以遗世”。从以上引叙可知,王氏往往自叙事实,这些事实并不见于史传前注,并以此立论,虽新颖、大胆,但后人遵从者少,只聊备一说而已。此书附会之处较多,将《天问》“一蛇吞象”,之蛇喻秦,象喻怀王。《天问》“何所冬暖,何所夏寒”,解为“顷襄新立,谀臣甚众,能令冬暖;怀幽己放,在夏犹寒”。此种解释,皆不足取。版本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成都尊经书院刊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仪征李氏刊《崇惠堂从书》本。光绪二十七年(1901)衡阳刊《湘绮楼全书》本,东北师范大学藏。民国十二年(1923)刊《湘绮全集》本。《湘潭王氏所著书》本,吉林省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静香阁诗存

    一卷。清黎春熙(公元1869年前后在世)撰。黎春熙字文绮,广东顺德人,黎北棠之女,副贡龙泽鋆之妻。此书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本。被收入《螺树山房丛书》之中,有龙裕光所作跋语,曰:此稿仅得古近体诗

  • 田间易学

    十二卷。清钱澄之(1612-1694)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钦光,自号田间老人。安徽桐城人。家世学易,明诸生,又曾经问道于黄道周。初撰一书,名为《易见》,因其避兵于闽地,失掉原本,后追忆其意撰一编,名为

  • 书经讲义会编

    十二卷。明申时行(1535~1614)撰。时行字汝默,号瑶泉,谥文定。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明代学者。嘉靖四十一年(1562)举进士,授修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万历五年(1577)由礼部右侍郎改

  • 葬经

    见《葬书》。

  • 宝章待访录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画史》已著录。是书皆记宋之士大夫所藏晋唐墨迹。唐有宝章阁,专贮法书,米氏因此取是书名。米氏为此自序云:“本朝太宗混一,伪邦、国书皆聚,然士民之间尚或藏者。既非宝鉴,皆以世传

  • 竹书纪年集证

    五十卷。清陈逢衡(详见《逸周书补注》)撰。正文四十九卷,卷五十为《补遗》;卷首《凡例》、《叙略》、《集说》,不入卷数。逢衡以孙晴川、徐文靖两家纪年文书尚未精当,乃旁搜博采,细为诠释。始以群书订《竹书》

  •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

    十卷。清刘逢禄(详见《尚书今古文集解》)撰。刘逢禄是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庄存与的外孙。庄存与治《公羊春秋》,著有《春秋正辞》,兼采众家,而以《公羊传》为主。刘逢禄受庄存与的影响,精通《春秋公羊传》,撰成

  • 春秋朔闰表

    一卷。清王韬(详见《春秋朔闰日至考》)撰。该书是作者所撰《弢园经学辑存》中的一种,为旅居海外时所作。据春秋时的至日朔闰,排列为表,每行为一年,分为十二格,每格为一月,遇闰年则置十三格。大体上以冬至为经

  • 独诵堂遗集

    六卷。清李佳(约1870-1902)撰。李佳,字瘦生,江苏丹徒人。诸生。少家贫力学,结发读书,即肆力于汉魏之文。他对建安以来迄李唐之诗,尝为《二十四贤赞》,首推屈原,次列宋玉、贾谊、司马相如、王褒、扬

  • 兼韵音义

    十卷。清殷秉墉撰。秉墉字东桥,天津人。官南阳守,擢四川成绵龙茂观察。秉墉以为官韵甚严,文字音义异同抉摘尤精,春秋两闱,往往一字出入,遂关得失。见诸坊刻者,因而有《韵字辨同》各书,顾第标大旨,证据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