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听直

楚辞听直

八卷。《楚辞合论》一卷。明黄文焕(详见《诗经考》)撰。此书包括《楚辞听直》、《楚辞合论》两部分。《听直》作于狱中,其命名取屈原《九章·惜诵》“命咎繇使听直”之语,以寄托自己冤屈不平的感慨。卷首有黄氏崇祯十六年(1643)自序,详述著书原由及成书过程。次为《凡例》,主要说明评注体例和收录篇章的原则。《听直》只取屈原作品,遵《汉书·艺文志》的二十五篇之说,但具体篇章录取与排序有异于前人。其八卷为:卷一《离骚》、卷二《远游》、卷三《天问》、卷四《九歌》、卷五《渔父》、卷六《卜居》、卷七《九章》、卷八《大招》、《招魂》共计二十七篇。因黄氏认为《九歌》“歌以九名,当止于《山鬼》(共九篇),”故仍为二十五篇。对每篇的篇题作了重新处理,去掉王逸本“经”、“传”字样,亦删朱熹本每篇冠“离骚”二字,这种作法是合理的。《合论》一卷附《听直》之后,成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首有黄氏自序,叙成书经过。正文一卷,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以义而分,计有《听忠》、《听孝》、《听年》、《听次》、《听复》、《听芳》、《听玉》、《听路》、《听女》、《听礼》十篇。后半部分以篇而分,计有《听离骚》、《听远游》、《听天问》、《听九歌》、《听卜居渔父》、《听九章》、《听二招》共七篇。《听直》一书,意在为黄道周与自己鸣冤。在《凡例》中说明狱中成书,并将自身遭遇和屈原相比,称“痛同病倍”,所以对《离骚》“探之必求其深入,洗之必求其显出”。处处强调屈原之忠,以寄托自己牢骚不平。并批判了朱熹关于屈原过忠之论,赞扬“千古忠臣,当推屈子为第一。”本书明显特点:一、对屈原生平行迹和作品的写作年代考证特详。黄氏从《史记·屈原列传》入手,再以作品内容为证,提出屈原在怀王时只是被疏,失左徒之位,并未放逐。并驳诸家认为屈原在怀王时被放逐的说法。关于屈原卒年,据《哀郢》“九年而不复”语,断为顷襄王十年,而非顷襄王二、三年。对于屈原作品写作年代,一一加以考索,认为只有《离骚》作于怀王时,其他各篇均作于顷襄王时。并且逐篇排序,申明理由,其中不少说法较新。黄氏以上说法未必尽是,甚至有的地方纯属臆断之词,但他能从作品内容出发,与史料相印证,这种考索方法是可取的。其有的结论也为后人接受,将二招归入屈原作品,亦被清代至现代不少学者认同。二、对屈原作品的理解,亦有不少正确意见。如对《九歌》的解释,“《九歌》之名,自古有之。非楚俗之歌也。稽原之溯古曰:‘启《九辩》与《九歌》’,又曰‘奏《九歌》以舞《韶》’,又曰:‘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固自明言之。兹之有作,如后人拟古乐府,代古乐府,因其名而异其词云尔。”这种追本溯源的论断颇切实际。对难解的《天问》分三大段,并以“首溯天地之开辟”,“中胪夏、商、周之治乱”,“末乃归于楚国之事……”就大体而论,是比较符合《天问》实际的。此书亦有不少误说,如说《离骚》“多言女”,“盖寓意在斥郑袖耳。”还认为《离骚》“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而淫游。”以“骄傲淫游”为屈原自道,确实大违诗旨。主要版本有明崇祯十六年(1643)原刻本,清顺治十四年(1657)补刻本,浙江、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藏。近年台湾学海出版社辑印《楚辞汇编》,此书辑入,为当今通行本。

猜你喜欢

  • 五经类编

    又名《文典类涵》。二十八卷。清周世樟(1636——?)辑。世樟字章成,号安素,江苏太仓人。诸生,经学家。作品有《五经类编》、《诸经略说》、《经义辨讹》、《辨疑标目》等。唐孙华(1634-1723)《五

  •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

    三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清孙星衍撰。孙星衍,详见《孙氏祠堂书目》。该书是由洪颐煊协助整理的孙氏题跋汇编,叙述古籍版本情况。卷一收录宋版及元版书;卷二收录明版书;卷三收录旧影写本、影写本、外藩本。嘉庆

  • 长啸轩诗集

    六卷。清曹煐曾(约1712年前后在世)撰。曹煐曾字祖望,号春浦。上海人。康熙末贡生,曹炳曾弟。本集为《石仓世纂》之第二种,计有诗四卷,后附词一卷、杂著一卷。曹煐曾其一生专属意于词、骈体文。其诗专学晚唐

  • 丽楼丛书

    九种,二十二卷。清叶德辉(详见《郋园先生全书》)编。丛书所收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三卷,原为宋刊本,《宋史·艺文志》不载,自元以后久无传刻,《四库全书总目》亦未著录。阮元得明人影抄宋本,记于《揅经室外

  • 真如子醒言

    九卷。明王化隆(生卒年不详)撰。王化隆自号真如子,广汉(今四川省广汉县)人。由贡生官主簿。此书九卷,分天道、地道、人道、懋修、订学、钩元、彝典、齐治、均平九篇,每篇又各分章,体例采用问答的形式。内容颇

  • 等韵一得补篇

    一卷。清劳乃宣撰。《补篇》为补《等韵一得》之《内》《外》篇者,仍按旧例,分《补内篇》、《补外篇》二部,前部订补表谱后部证成理论也。侧重校订字母韵摄。此编当与《内》《外》篇合观,始能见其全也。有光绪二十

  • 今本仓颉篇

    三卷。清孙星衍(1753-1818)撰。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官山东按察使,布政使。专力经史、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工篆隶,精校勘,主要著作

  • 疏影楼稿

    一卷。清许德瑗撰。许德瑗,生卒年不详,字素心,号竹轩,福建晋江人,许配何氏,夫亡守节,善绘画。此书刊刻年代不详。

  • 系辞十篇书

    十卷。明陈仁锡撰。仁锡字明卿,号芝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第三,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事迹见《明史·文苑传》。该书以“十篇”为名,但据江苏巡抚采进本检核,只有《翼易书》、《太极

  • 理虚元鉴

    二卷。明汪绮石(生卒年不详)撰。汪绮石,事迹不详,据其门人为此书所作序言,当为明末人。此书上卷论虚劳诊断、病原、治证。下卷论虚劳之证病机、方药等。书中提出虚有三本,即肺、脾、肾。前人治虚,李东垣主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