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桂氏遗书十五种

桂氏遗书十五种

六十五卷。清桂文灿(1849-1886)撰。桂文灿,字子白,广东南海人。道光乙酉(1849年)举人,光绪九年(1883年)选湖北郧县知县,十年(1884年),建议政府加强军队、操练士卒,宣讲守御方略有功,升宣讲圣谕章程。不久积劳成疾,卒于任上。桂氏研究经学,受业于陈澧,是清末广东学海书院的后起之秀。治群经多有所得,尤长于《易》、《诗》、《孝经》。著作有三十余种,一百九十余卷,编为《桂氏经学丛书》。同治元年(1862年),献于朝廷。清惠栋《易大义》为象数派著作,大抵以孔子家传之学证明《易》教大义。原书分三卷,其中《中庸》二卷,《礼运》一卷。惠氏去世后,其《明堂大道录》、《易例》、《易汉学》等先后刊行,唯《易大义》无传本。后惠氏门人江藩于阳城张子洁处得《中庸注》手稿,抄录刊行,卷首有江藩撰写的序。此编仍缺《礼运》一卷。桂文灿遍考惠氏诸书,参以己意,另撰《礼运注》,题名《易大义补》。礼教与易教一脉相承。桂氏此书步武惠栋,以礼教证《易》义,虽非惠氏原作,亦不违惠氏大旨。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从名物方面进行考证的多,从地理方面考证较少。宋王应麟著《诗地理考》,其书全录郑玄《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及其他先儒书中涉及《诗经》地名者,荟萃成此书。然遗失仍然较多,皆案而不断,故往往得失并存。桂氏于是详引《尚书·禹贡》、《尔雅》、班固《地理志》、桑钦《水经》等书中与《诗经》中地名相比照,考其地理沿革,而作《毛诗释地》。考历代典籍中川泽资料,作《禹贡川泽考》。《孟子注疏》其书旧题为宋孙奭撰。桂氏以为汉儒注经,多明训诂名物,此注笺释文句,与古学稍殊,好用古事相比。此《疏》不解名物制度,亦不得赵注根据,仅守赵说,没有发挥。因而人们常常怀疑孙疏实为伪托。清焦循的《孟子正义》以东汉赵岐注为主,而搜集资料之博远远超出赵岐,但不得要领。桂氏便著《孟子赵注考证》。又搜集历代先儒经典名言,作《孝经集证》。《箴膏肓》、《起废疾》、《发墨守》三书,为汉郑玄著。又何休好《公羊》学,著《左氏膏肓》、《穀梁废疾》、《公羊墨守》,郑玄分别于以辨驳而作此三书。桂文灿对郑玄三书重新进行评价,为此作《箴膏肓评》、《起废疾评》、《发墨守评》三书。《经学博采录》是桂氏在他的《经学撮要》的基础上增定而成。桂氏著作四十余种,均卓然传世。《桂氏遗书十五种》目录:《易大义补》一卷,《禹贡川泽考》二卷,《毛诗释地》六卷,《诗笺礼注异义考》一卷,《周礼今释》六卷,《箴膏肓评》一卷,《起废疾评》一卷,《发墨守评》一卷,《论语皇疏考证》十卷,《孝经集证》四卷、《孝经集解》一卷,《孟子赵注考证》一卷,《群经补证》六卷,附:《经学博采录》十二卷,《潜心堂集》十二卷。有清咸丰至光绪间广东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蜀雅

    二十卷。清李调元(1734-?)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鹤州,号雨村、童山蠢翁,罗江(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得罪权臣和珅,充军伊犁,后以母老得释归。戏曲论著有《雨村曲话

  • 松邻文集

    四卷。清吴昌绶(1810-1867)撰。吴昌绶字伯宛,号印丞。浙江杭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吴昌绶博雅工诗古文词,长于考证经史、金石、目录、版本之学,著有《龚定庵年谱》、《吴郡通典》,又刊

  • 周氏遗芳集

    五卷。明周沈珂及其子周之翰编。沈珂见《周元公集》条,之翰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教宋代思想家周敦颐后人事迹著述。先是,周敦颐十七世孙周兴爵曾辑有《遗芳集》,收录周敦颐四世孙周兴裔以后的历代褒崇、诏谕及

  • 客滇述

    一卷。明顾山贞撰。顾山贞,江苏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末遗民,生卒年月及事迹均不详。《客滇述》记明末清初之际川贵之变,记事用明代年号,起自崇祯元年(1628),农民起义发难,至吴三桂平定川贵时止。

  • 魏三体石经录

    一卷(民国十二年石印本)。吴宝炜撰。宝炜字宜常,河南潢川人。有《集拓汉魏石经残字》三编四卷,已著录。此书乃取民国十一年(1922)洛阳新出魏正始石经半段碑及残石的释文影印而成。半段碑两面刻字。正面为《

  • 夏侯子

    见《夏侯子新论》。

  • 逸讲笺

    三卷。清毛奇龄所论,其子及门人编录。毛氏详《仲氏易》条。此书第一卷为章世法所录,为奇龄关于《孟子》“不动心”章之讲稿;第二卷为其侄毛文辉所录,为奇龄所讲《论语问答》;第三卷为楼宅中所录《大学辨业》。《

  • 九容公式

    一卷。清王季同(1874-1947)撰。王季同,原名王季锴,字小徐,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元李冶《测圆海镜》卷首的“圆城图式”给出了通、边、底、黄广、黄长、高、平、大差、小差、皇极、太虚、明、之十三率

  • 水地记

    一卷。清戴震撰。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今屯溪)人。因家计贫寒,年轻时曾做过商贩,又教书为业,并就学于江永,深受其影响,奠定了日后学术基础。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避仇家陷害

  • 续纂淮关统志

    十四卷。清元成纂修。元成,曾督理淮宿海三关税务。是书首列原序十一篇、图考七幅。卷一为纶音,附以仪注,卷二曰建置,卷三曰川原,卷四曰乡镇,卷五曰关口,卷六曰今甲、卷七曰则例,卷八曰题名,卷九曰公署,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