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庵遗稿
二卷。明郑环(1422-1482)撰。郑环,字瑶夫,号栗庵,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累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栗庵遗稿》。据集中郑环之子郑孟绳跋,可知此稿原本十卷,因不慎而毁于火。盖被火前未曾刊刻,仅手稿而已。是集乃由孟绳另外搜辑而重编之稿。据杨守陈所作郑环墓碑,称“其文章典雅赡密”。而此稿中所存文字无多,各种文体亦未全,不足以见其诗文之全貌。然其诗文名未能著称于当世及后来,可概见其诗文未能入流。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二卷。明郑环(1422-1482)撰。郑环,字瑶夫,号栗庵,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累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栗庵遗稿》。据集中郑环之子郑孟绳跋,可知此稿原本十卷,因不慎而毁于火。盖被火前未曾刊刻,仅手稿而已。是集乃由孟绳另外搜辑而重编之稿。据杨守陈所作郑环墓碑,称“其文章典雅赡密”。而此稿中所存文字无多,各种文体亦未全,不足以见其诗文之全貌。然其诗文名未能著称于当世及后来,可概见其诗文未能入流。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①十卷。明傅淑训修,曹树声纂。傅淑训,湖广孝感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以进士知平阳府。少事父母,有孝名。居官廉正,遇凶荒,煮粥振饥,公退闭阁纂志,网罗放失,成一部信史,寻迁本省督学道,称公明。累官
三卷。清张云璈(1749-1829)撰。云璈字仲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年间举人,官湖南安福知县,后调湘潭,治湘潭五年,政绩显著,人称“张佛子”、“张青天”。归后以著述自娱,或登山玩水,或与诸文
四卷。旧本题唐韩鄂(生卒年不详)撰。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韩休之弟殿中丞倩。韩倩之子河南兵曹参军韩涤。韩鄂即韩涤之曾孙。此书之体例如《北堂书钞》及《白氏六帖》。以一年四季节候分门隶事。各编均为骈句。
一卷。明李嵩(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李嵩,字影石,河北枣强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累山西、湖广盐察御史、布政使。著有《按晋疏草》。此集乃其巡授湖广时所刻,故以郢中白雪为名。共古
一卷。清范士熊选编。范士熊,生卒年不详。此书是编者于咸丰三年(1853)将范德芳、范德俊、范德嫁三姊妹之诗合在一起精刻而成的。范德芳,河南河内(今沁阳)人。知县范照范之长女,教谕赵邃之妻。清代诗人。所
简称《佛祖通载》二十二卷。元释念常(1282-1341)撰。念常是元代禅宗杨歧派僧人。俗姓黄,号梅屋。世居华亭(治所在今上海松江)。12岁出家为僧,从平江圆明陆院体志学律学。成宗元贞元年(1295)受
一卷。明郎兆玉撰。兆玉,明代末年人,生卒年均不详。字完白,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淮安府同知。该编古今体诗均备,前后无序跋,原书没有注作者姓名,考证《仁和县志》及《钱塘县志》始知其作者
不分卷。清皮锡瑞(详见《经学通论》)撰。此书较系统地阐述了经学发展的历史。分为“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
一卷。清许瀚撰。许瀚字印林,山东日照人,精通经史及金石文字,在声韵训诂方面造诣尤其精深,撰有《攀古小庐杂著》。《攀古小庐杂著》共分五类,该书属其中经传说一类,仅存遗稿,未曾刊行。直到民国三十一年(19
一卷。清郭秉慧撰。郭秉慧,生卒年不详,字智珠,湖南湘谭人,李杭之妻。清代诗人。早逝。此书附于其姑郭润玉《簪花阁遗稿》之后,原名《红蔷馆吟稿》,有道光十九年(1839)刻本。书前有李星沅所作序言,共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