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来凤县志

来凤县志

①十二卷,清林翼池修,蒲又洪纂。林翼池,字警斋,福建同安人,进士,官来凤知县。蒲又洪,字观斋,甘肃秦州人,增生,官来凤县丞。乾隆元年(1736)废散毛、大旺、卯峒、漫水、东流、蜡壁六土司为来凤县,属施南府。清以前无志乘,康熙五十九年(1720)卯峒安抚使向舜撰《卯峒安抚司志》六卷,今无传本。林翼池知县事,议修志乘。蒲又洪出其所纂稿本,重加搜辑,历数月而告竣。《来凤县志》传抄乾隆二十一年(1756)本。此志立纲分目,不知仿自何本,编辑次第,义例未明。建置所关甚大,乾隆元年(1736)改土归流,设县治于散毛司的桐子园,勘定城基。四年(1739)建知县训导等公署,定名街巷集场,建常平仓,社仓,典制所在,宜另立一门,此编附于疆域志。学校志中,学官、考棚、宾兴等均未列子目。军政志中,仅载营房、关隘、铺兵、津梁,而军制兵事未曾详列。食货志中,杂税、盐引、硝额也未采入。礼仪志后继以艺文,而选举、人物二志列于艺文之后,先后轻重未免失序。此志修时值来凤县建设未久,咨询不易。考证实难,只将采访所得草创成书,一县之事实借以流传,不得以志例绳之。②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勖修,何远鉴等修。李勖,字南渠,山东诸城人,进士,官来凤知县。何远鉴,参见同治施南府志。县志创修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县令林翼池。嘉庆时,县人王煜纂志稿二十二卷,兵燹之后,颇多散失。李勖莅任,延何远鉴等重加搜辑。成书于同治四年(1865)。《来凤县志》同治四年刻本。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分天文志、地舆志、建置志、典礼志、食货志、武备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列女志、土司志、风俗志、物产志、艺文志、杂缀志。此志天文志,历考诸书之论翼轸,以正其失。林志载邑自春秋至唐,所录俱有所据,称宋属施南宣抚司,明初分置散毛、大旺诸司,则未详考其沿革,此志地舆志更正之。县自改设后,循良之吏不乏其人,因未经呈请咨题不能安其品目,此志职官志特编政绩类汇列。土司服属数百年,奉朝贡备征调,土官不载,建革难明,省志附藩封之后,府志列官师之末,此志特本其意作土司志。艺文志所载诗文皆有关一县山水人物、政治事迹,其无关者虽工不录。惟典史张宁惜春一律,府志采之,遵录于志篇。此志立纲分目,各以类从,无类可分者,编为杂缀志,附以集异、存疑、祥眚、掇拾四类。此志较林志详实。

猜你喜欢

  • 孝经大学合读

    一卷。清胡清瑞撰。胡清瑞字辑五,襄城(今河南襄城)人,以进士官河间知府。胡清瑞早年学从陆王入门,晚年酷爱汉学家言而力排程朱之说。胡氏认为,四子书都受宋人所毁,而《大学》受毁尤为严重。斥责二程、朱熹名为

  • 博雅音

    十卷。隋曹宪音释。曹宪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仕隋为秘书学士,聚徒教授凡数百人,公卿多从之游。精小学,曾奉炀帝命与人同撰《桂苑珠丛》,以规定文字。又注《广雅》并为音解,学者推其该洽。贞观中拜朝散大

  • 魏忠贤始末

    一卷。清赵吉士撰。吉士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事。现有《逊敏堂丛书》本。

  • 本草备要 医方集解

    不分卷。清汪昂(1615-1694)撰。汪昂字訒庵,休宁(今安徽休宁)人。早年业儒,后弃举业,笃志方书,专攻医药。博采广搜,网罗群书,精穷蕴奥,或同或异,各存所见,以备考稽。善采众家之长,尤长本草与方

  • 凤川先生文集

    三卷。明刘良臣(约1501年前后在世)撰。刘良臣,字尧卿,别号凤川。河东芮城(今山西芮城)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四年(1501)举人。官杨州府主簿,改平凉府。良臣自为诸生好为古文辞,二十岁即应明经科考

  • 池州府志

    ①十二卷,明何绍正修,孙溥等纂。何绍正,字继宗,浙江淳安人,明正德九年(1514)来任池州府知府,平迁江西参政。孙溥,安徽贵池人,进士。池州旧志,汉唐以前,修纂者远无所考,宋端平二年,修于郡守王伯大,

  • 兵部处分则例

    七十六卷。清伯麟(?-1833)等奉敕编,伯麟,清大学士。满洲正黄旗人,由进士官至礼部尚书,道光三年调任兵部尚书。是书分“八旗处分则例”和“八旗绿营处分则例”。八旗处分则例分为公式、选举、考劾、限期、

  • 竹谱

    ① 一卷。晋戴凯之撰。戴凯之,字庆预,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竹谱》一书。晁公武《读书志》说,“凯之,字庆预,武昌人。”又引李淑《邯郸图书志》说,“不知何代人。”案《隋书·经

  • 说文理董后编

    六卷。清吴颖芳(1702-1781)撰。颖芳字西林,自号临江乡人,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隐居不仕,专攻小学。著有《说文理董》、《文字原流》、《金石文释》、《音韵讨论》等。此《说文理董》或谓四十卷(见汪

  • 十二梅花书屋诗

    六卷。清郭庆藩(1844-1895)撰。郭庆藩,湖南湘阴人。诸生,官浙江候补知府。此集分年编次。首数卷格律不熟,语多艰涩,而古体尤甚。末二卷恐为中年以后之作。其七古尤有淋漓酣畅之致。如卷五《易超远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