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杜氏体论

杜氏体论

一卷。魏杜恕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杜恕字务伯,京兆杜陵人。在朝八年,不结党援,专心向公,议论亢直,仕至御史中丞。出刺幽州,因事免为庶人,徙章武,阮武谓恕曰:“今问间暇,可潜思成一家言?”遂著《体论》八篇,并详见《魏志·杜几传》。《隋书·经籍志》·儒家,《杜氏体论》四卷,新旧唐志同。《传》云,八篇,《志》言,四卷。其书盖亡于宋时。然《魏志》裴注引杜氏《新书》。以为人伦之大纲,莫重于君臣,立身之基本,莫大于言行,安上理下,莫精于政法,胜残去杀,莫善于用兵;夫礼也者,万物之体也,万物皆得其体,无有不善,故谓之体论,此为全书之纲领。故严可均推论八篇之曰:“一君,二臣,三言,四行,五政,六法,七听察,八用兵,而以自叙终焉。”黄以周更推之,曰:首言君臣各有体,次言言行必以诚,次言政以道御,刑以公平,次言兵之有体、无休,次言治国莫善于听察,次言生平不轻为毁誉。盖并据杜氏《新书》、《群书治要》、《意林》而参订。虽略有差异,而大体则同。马国翰所辑,首引《新书》之语,以之为纲,末附录《魏志》传语,以资参考;如再补引《治要》,就更完备了。其版本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猜你喜欢

  • 灵峰草堂丛书

    八种,十七卷。民国陈炬编。陈炬字衡山,贵阳(今贵州省贵阳市)人。丛书所收八种为:陈矩《灵峰草堂集》四卷、《凫氏为钟图说补义》一卷、《孟子弟子考补正》一卷、《天全石录》一卷、宋刘攽《孟子外书补注》四卷、

  • 蔡癸书

    一卷。汉蔡癸(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蔡癸,约为汉宣帝时人。刘向《别录》称蔡癸为邯郸人。其生平记载甚少,《汉书·食货志》载“五风中……而蔡癸以好农,使劝郡国,至大官。”《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

  • 扬州变略

    一卷。明不著撰人名氏。《扬州变略》记弘光立朝南京后,命北来官军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为四镇,分防驻守。以史可法为督师,坐镇扬州,总摄其事。四镇拥兵自卫,不服从史可法调遣。高杰军原为李自成农民起义

  • 玉娇梨

    四卷二十回。题“荑秋散人编次”,后刊本有题“荑狄散人”、“荻岸散人”者。据《玉娇梨》、《平山冷燕》版本源流、语言特点及《平山冷燕》的序,一般认为二书作者均为天花藏主人(详见《平山冷燕》)。该书又名《双

  • 无弦琴谱

    二卷。元仇远(1247-?)撰。仇远字近仁(或作仁父),号山村民,一号华山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咸淳年间就有诗名,与白珽并称“仇白”。元初隐居于钱塘。后出为镇江路学正。大德八年(1304)任溧

  • 愧生丛录

    二卷。清代李详(生卒年不详)撰。李详字慎言,一字审言,号后百药生,又号愧生,兴化(江苏中部)人,官至江楚编译局分纂。此书主要内容是记载清代儒家学者的轶事及其著述的概况、文章注释、义理是非等,并附有作者

  • 道德经论兵要义

    四卷。唐王真撰。王真生卒年不详。唐德宗(779-804)时,曾以朝议郎出任汉州刺史,充威胜军使。鉴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王真乃于元和四年(809)七月向宪宗上奏此书,以期开一弥兵止战之

  • 说文字原表附说

    一卷。清蒋和撰。参见《说文字原集注》。是表因唐李腾《字原》之名,师宋徐锴《部叙》之意,以《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为总纲,分为天、人、地、干、支五类:“一”至“黹”二百八十六部为天类,“人”至“卵”一百九十

  • 考古文集

    二卷。明赵撝谦撰。赵撝谦,原名古则,字撝谦,以字行。浙江余姚人。幼孤贫,寄食山寺。长大后,与诸名人游,博究六经百事之学,人称“考古先生”。著有《六书本义》。《明诗综》引黄宗羲之言,称:“其诗集名《考古

  • 香乘

    二十八卷。明周嘉胄撰。周嘉胄,字江左,扬州(今江苏扬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香乘》。是书初成于万历戊午(1618)年间,当时全书只有十三卷,书前有李维祯序言一篇。后来,作者认为是书简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