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语纂编
十四卷。末著编辑者名氏。此书取朱熹文集及《朱子语类》进行编纂,以类相从,不分门目,前后亦无序跋,可能为草创未完之本。(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十四卷。末著编辑者名氏。此书取朱熹文集及《朱子语类》进行编纂,以类相从,不分门目,前后亦无序跋,可能为草创未完之本。(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一卷。清王咏霓撰。王咏霓字子裳,浙江黄岩人,举人,官至江西知府。本书大旨,以《书序》非孔子作,孔壁所出的十六篇古文之名,也不可信。于是王咏霓就杂引诸经传注、疏、史志以及各家之论,以证其异,异就是伪。本
三十二卷。清王棠(生卒年不详)撰。王棠字勿翦,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此书效仿顾炎武《日知录》体例,按类撰编,却不立部目。每论一事立一标题,且博采众家之说,详细考辨,间或阐述个人观点,力求详尽,但所采引
一卷。清刘鹗编撰。刘鄂,详见《铁云藏龟》条。封泥开始在四川发现后,道光壬午(1822)年间,沽人赉至北京,大半坏裂。刘喜海、龚自珍各得到数枚。刘鹗所藏封泥,大概是来自山东。《铁云藏封泥》,一卷,共收封
一卷。清郑士范(生卒年不详)著。士范,字伯法,一字治亭,凤翔县(今陕西省凤翔县)人。自幼潜心正学,躬行实践,事继母以孝闻。道光二年(1822)解元,以知县拣远贵州,擢平越知州,所至为政清明,颇有政绩。
十六卷。《续集》三卷。明王九思(1468-1551)撰。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酃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检讨,因依附刘瑾而官至吏部郎中。瑾败,降为寿州同知,后勒其致仕。著有
①六卷。清张伟修,孙铤、傅先正等纂。张伟,惯县人,曾任兴宁县知县。孙铤,新化人,教谕。傅先正,湘阳人,训导。按兴宁县志,创自明嘉靖年间。其后万历陈元旦、天启王廷玑两续。然皆散失。清康熙年间曾两修,乾隆
不分卷。明焦玉撰。焦玉无史传,始末不详。此书序题明永乐十年(1412),然书中杂有其后的内容,为后人所增益,亦未为可知。此书分总论、火器、火药三部分。总论论述火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大略言应利用地形、气
三十卷。宋王之道(1093-1169)撰。王之道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庐州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六年(1124)与兄王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调历阳丞,绍兴初,通判滁州,因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
四十五种,二百九十九卷。清方功惠编。方功惠字庆龄,号柳桥,湖南岳阳人。生卒年不详。方功惠在广东做官时,曾筑有碧琳琅馆,倾三十年之功,得书籍十多万卷,并刻有《占经解汇函》、《古小学汇函》、《全唐文纪事》
共十卷,其中《韵辨一隅》八卷,《补遗》一卷,《续补》一卷。清诸玉衡撰。玉衡字星五,一字稼轩,上海嘉定人。博学工文,尚著《醉月西庐诗古文稿》、《经史札记》、《说文考略》等。诸氏认为一代有一代之功令,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