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子不废古训说

朱子不废古训说

十六卷。附朱注引用文献考略四卷。清李中培撰。李中培字根五,广东梅县(今广东梅县)人。是书系中培在《朱子不废古训说》课稿基础上参稽群籍而成。首叙《论语》、《孟子》及《礼记》、《中庸》、《大学》各注疏源流,次叙朱子裒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集注章句,引用古训诸说根柢以及唐宋诸儒解说。书名《朱子编辑更改颠末》,依次分别用古训之例凡五:一曰引其说而系其氏,二曰但称旧说、一说、或曰,三曰因其训诂而不标其姓字,四曰本其文义而稍有更易,五曰达其意旨,异其说辞。又以为《论语》、《孟子》、《礼记》三经历代笺疏不下数百家,自元明以来解说者尤悉数难终,大约言义理者十分之九,言典故者十分之一,而专门考证异同者又只占百分之三、四。于是说中加注,专为义旨、典制、名物、训诂诸说聚讼及声音、句读疑似混淆者,特为拈出辩论。又于制度、器物非可想象而得者,比附本文作为一图,而制度有等级,名物有数目,众说互异,难于枚举者,均作一表。其自为考证者凡四百九十二条,附于各说下;另依四书次序作一总目,以便查检。又以为《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所引贤儒之说,子史之语,虽称其姓字标其书名,而读者于先正品学著述,古书传授源流,尚未缕悉,复从正史及他志传谱录中摘抄,汇为四卷。简末系以朱子本传及贤儒从祀孔庙考。是书条理周密,虽尊信紫阳,而后儒辩论与朱子不同者,间或也有所采掇。书前有陈继昌序及自序。该书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本。

猜你喜欢

  • 夏小正疏义

    四卷(附《释音》《异字记》)。清洪震煊(1770-1815)撰。洪震煊,字檆堂,洪颐煊弟、拔贡生,精于经学。是书以传文为主,实事求是,不敢妄改传意,深合疏家体例。依其自序所云,是书“解必衷诸古训,说或

  • 汇抄三馆字例

    六卷。此编为前清宣统朝国史、方略、会典三馆合纂官书,汇集国史馆《正字考》、方略馆《字例》,会典馆《字例》和《字体画一例》等书抄录而成。卷首有例言三则:一、国史馆《正字考》,本馆初校书时所据之本也;二、

  • 救荒备览

    四卷。清劳潼撰。劳潼,字润之,号莪野。广东南海人。乾隆举人。官国子监学正。著有《四书择粹》、《孝经考异》、《读史随笔》、《荷经堂稿》。是书卷一录王汝南《赈恤纂要》,卷二摘录蒋伊《臣鉴录》“在官事实”六

  • 易宗集注

    十二卷。清孙宗彝撰。孙宗彝高邮人。该书成于康熙十九年(1680),以象、数、理各有所宗,因象而测其数,因数而测其理,而所宗者又以中为主,因此卷首冠以《中论》三篇。其说认为河图洛书五都居中,中是五象之宗

  • 读史漫笔

    一卷 明陈懿典撰。陈懿典,生卒年不详,《读史漫笔》一书是他从《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中,摘录出来,并对这些摘录部分略加论述,所论述的内容都是一些肤廓之言。此书有程晋芳家藏本,《学海类编》本,《逊敏堂

  • 世事通考

    二卷。明陆嘘云撰。分类搜辑常用的通俗词语,包括天文、地理、时令、人物、衣冠服饰、文武职官、百工、杂物、草木、鸟兽及荤素食品等门类,皆略释音义。兼载《五经》、《四书》难字,并附列异体字与通行字字形对照表

  • 春秋中国夷狄辨

    三卷。清徐勤撰。徐勤字君勉,三水(今广东三水)人。曾从学于康有为,治《春秋》经世之学,尤致力于公羊家之说。该书分三篇,每篇为一卷,分别为:《中国而夷狄之》第一,《夷狄而中国之》第二,《中国夷狄进退微旨

  • 四书笺解

    不分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盖病讲章时文,曲解混说,迷说学子,因取全书,随意笺释。虽为正讲章时文之谬而作,而体会涵咏,深有所得。谓俗解慎独,或云在致知前,或云在致知后,均错。经云,“致

  • 李义山文集笺注

    十卷。清徐树谷笺,徐炯注。徐树谷字艺初,康熙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生卒年待考。徐炯字章仲,生卒年亦不详。康熙进士,官至直隶巡道。都是昆山(今属江苏省)人。考旧唐书李商隐传,称有表状集四十卷。《新唐

  • 六礼疑辑

    三十三卷。(前集十五卷、后集十二卷、别集六卷。)未著明编者。本书选取冠、婚、丧、祭、乡饮酒、士相见等《仪礼》的六礼,综合诸家论述及朝鲜近俗,辨析疑难,以实用为目的撰成此书。书分前、后、别集。前集、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