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本草崇原 侣山堂类辨

本草崇原 侣山堂类辨

《本草崇原》三卷,《侣山堂类辨》二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高世栻辑。因本书以《神农本草经》为经,故名。张氏研究医学,必详明本原且以轩岐、仲景为归。认为《神农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窥测,后人纂集药性,不明《本经》,但言某药治某病,某病须某药,不探其原,只言其治,是药用也,非药性也。”故张氏以五运六气学说,诠释《神农本草经》,阐明药性。认为对药物应知其性而用之,则用之有本。全书载药二百九十九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先录《神农本草经》(或其他古籍原文),加以注释,间附高世栻某些注文。书中引证药用,多取仲景诸方以为根据,对于宋、金、元、明诸家新解,多所驳斥。此书发前人未发之意,颇多可取之处,为近代注释《神农本草经》之精纯之作。有《医林指月》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香南书屋刊本。《侣山堂类辨》为张氏与同学朋友及弟子讲学、研医之文集,成于康熙二年(1663)。上卷载医论六十篇,多以问答形式论辨医理,分题辨析脏腑功能、病原、病证、病种、病治、方剂等。对古医书所载或医家之论中某些认为有误之处,分别加以纠正;对六经和脏腑等理论结合临证体会予以阐述发挥。多为作者纂释古籍之余的心得。下卷论药,主要阐述四十余种药物之药性和方剂配伍,首、末载方药论十余篇。能集旧说之异同,参互错综,加以折衷,首列四论概括大旨,分论三十余种,为《本草崇原》未尽之意,辨析详备,可见张氏并非以治效见长。张氏于学术上遵《内经》、《伤寒论》等,于临证强调气化学说,对后世影响颇著。说理简切,论辨清晰,颇有见解。“侣山堂”为张氏聚集同行讲学之地。有康熙九年(1670)刊本、《医林指月》本、乾隆三十三年(1768)宝笏楼刊本、1935年上海千顷堂书局铅印本,合刊本有《医林指月》本。

猜你喜欢

  • 东原录

    一卷。北宋龚鼎臣(1010-1087)撰。龚鼎臣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历官起居舍人、谏议大夫、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改大中大夫、提

  • 占易秘解

    一卷。清张丙嚞撰。张丙嚞详见《周易卦象》。此书是专门解释筮案之作。所收自《左传》、《国语》以及历代筮案见于记载者共四十四则,并逐条详解。尤其是对朱子启蒙所定筮例,张氏认为大多与古筮案不合,于是对其进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释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对该经注的真实性,到目前为止,见载史书有两种看法:其一,《大唐内典录》和日本释敬雄序均“不云有金刚经注之作。考其文字,则十之七八与天台释智之

  • 重修博兴县志

    十三卷。清周壬福修,李同纂。周壬福,江苏昭文人,道光二十年(1840)由附贡任博兴知县。李同,掖县人,博兴教谕。博兴县志自康熙六十年(1721)李元伟重修后,距其时已近百年。周壬福掌博兴后,见李元伟志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宝窟

    十五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胜鬘师子吼一乘方便方广经宝窟》一书,作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初以五门略明玄义,即一释名题,二叙缘起,三辨宗旨,四明教不同,五论经分

  • 易经解注传义辨正

    四十四卷。清彭申甫撰。此书自汉至清凡名家注皆采入。如李氏集解、王弼注、孔氏正义、程传、朱子本义等。至清代只取李光地、王夫之,间及顾炎武、王引之等说。并包群书,荟萃古注,可谓至详至备。其辩正部分则偏重义

  • 师友谈记

    也称《济南先生师友谈记》,一卷。北宋李廌撰。李廌生平事迹详见《德隅斋画品》。平生与苏轼、范祖禹、黄庭坚、秦观、晁说之、张耒等人交往甚密,因将其所谈随笔记录,以成此书,故曰《师友谈记》。所记师友皆为当时

  • 靖州乡土志

    四卷,清金蓉镜编。金蓉镜,秀水人,进士,曾任靖州知州。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清朝廷通令各直省邑,咸修乡土志,意在使人民由爱乡而知爱国。知州金蓉镜则设局开馆,亲自主纂,成乡土志一部。《靖州乡土志》

  • 鼎录

    一卷。南北朝时期陈朝虞荔撰。虞荔,字山披,谥曰德,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梁朝时曾为中书舍人。陈文帝时召为太子中庶子,领大著作。因其母死于侯景之乱,由是终身布衣蔬食,不听音乐,受到文帝

  • 西画初学

    六卷。《浅巴司丛书》的一种,英国人傅兰雅译。傅兰雅,生平不详。该书共六卷,书前有《总论》,卷一为《论视法》、卷二为《论临画》、卷三为《论看物绘画》、卷四为《记布置方向》、卷五为《论光暗总理》、卷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