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木钟集

木钟集

十一卷。南宋陈埴(生卒年不详)撰。陈埴字器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师事叶适,后从朱熹游学。嘉定进士,以通直郎致仕。晚年以讲学为业,从学者数百人,称“潜室先生”。著有《木钟集》、《禹贡辨》、《洪范解》等书。此书虽以“集”为名,实为作者语录。有《论语》一卷、《孟子》一卷、《六经总论》一卷、《周易》一卷、《尚书》一卷、《毛诗》一卷、《周礼》一卷、《礼记》一卷、《春秋》一卷、《近思杂问》一卷。《史》一卷。其说解《大学》、《中庸》列《礼记》之中,盖当时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虽然撰成,但犹为私家之书,尚未悬于国学,故仍从古本之例。《史》论仅涉及汉唐,是因伊洛之传不以史学为重,为偶然及之,并非专门论述。其体例为先设问,而后答之,故卷首自《序》称其取《礼》”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义,因以“木钟”为书名。此书独守朱子之学,认为“理”或“天理”是宇宙的根本,天理流行发育万物,人得之而为人之性,物得之而为物之性。人性有“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孟了说的性善,是指人的“本然之性”,人性的至善是共有的,至善的性包括仁、义、礼、智。其中仁是总纲。仁是恻隐之心的根本,恻隐之心是仁的枝叫。人的善恶又受“气质之性”的影响,气有清浊之分。有的人清气多,有的人浊气多,所以有善恶之分。孟子只讲“本然之性”,不论“气质之性”;诸子不说“本然之性”,只论“气质之性”。所以程颢、程颐合而论之,其说既备其理又明义。因此,只有进行内省,人欲净尽,才能使天理流行。此书对汉唐时的历史事件多有评论,强调看史应当寻找“脉理”,不可只依据目下之说。如认为,汉初“任人不任法”,所以选举皆实意,唯贤是用。汉末“任法不任人”,所以选举用私意,弊端丛生。此书原本久佚,明弘治十四年(1501),温州知府邓淮始得旧本重刊。自第五卷至第十一卷,均题作“某卷下”,疑其或各佚其上半卷。但核其所列,则《尚书》始于二《典》,《诗》始于比、兴、赋,《春秋》即于“隐公元年”,《近思杂问》始于“理气”,《史》始于汉,皆不应尚有前文;唯有《周礼》不始于《天官》而始于《府史》,《礼记》不始于《曲礼》而始于《王制》,似有所佚。因此,今本尚可称完帙,仍不失为研究宋代儒学的重要文献。另有苏城汪氏元刻本,《四库全书》本,清温州刊本。

猜你喜欢

  • 辨定祭礼通俗谱

    五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初晴,学者称为西河先生,浙江萧山人。兼工书画,与毛先舒、毛际可齐名,为“文中三豪、浙中三毛”之一。本是明朝诸生,明末遁隐,康熙间

  • 三鱼堂文集

    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进士,历任知县和行取御史。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以“居敬穷理”为主,力辟王阳明“致良知”

  • 西河

    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自从明宰投巫后,直到如今鬼不神。

  • 郑志

    三卷。补遗一卷。三国魏郑小同撰。小同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之孙(一说为郑玄子)。其生卒年月及字号均不详,据说郑玄因其手纹似己,取名小同。郑玄博学多才,尤以精通经学而闻名乡里,高贵乡公

  • 楼村集

    二十五卷。清王式丹(1645-1718)撰。王式丹,字方若(一作方石),号楼村。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康熙中会试,殿试皆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因病归故里,颇得巡抚宋荦赏识,为“江左十五子”之首。本集由

  • 周义本义晰

    无卷数。清胡良显撰。胡良显字忠遂,别号得岑,汉阳人。康熙辛卯年举人。官任武城县知县。此编都推衍朱子《本义》的宗旨,而经传次序仍然采用王弼本。至于经文字句,如坤卦“初六小象履霜坚冰”一句增加了“初六”二

  • 远镜说

    一卷。旧题汤如望纂。汤如望亦名汤若望。明天启入中国时,初名汤如望,入清后改名汤若望。然天文乃科学中最古之学,先惟恃算之法;远镜发明以后,可以眼力测之。则此远镜关系天文学者至巨。是编前有天启六年若望自序

  • 苏沈内翰良方

    见《苏沈良方》。

  • 直隶沣州志

    二十八卷,首三卷,清安佩莲修,孙祚泰等纂。安佩莲,字玉青,贵定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曾任沣州知州。孙祚泰,字文冈,沣州人,举人,曾任宁远县训导。沣之得名,肇于《禹贡》,置州则自西魏始。由是为郡

  • 刘公旦先生死义记

    吴下逸民撰,不著姓氏,不可考。该书记明末清初长洲刘曙以吴胜兆故被株连,为清巡抚王国宝所获,械送南京,洪承畴百计诱降,终不屈,从容就义。仅九百余字。现存《荆驼逸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