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清雷棣荣、严润林修,陆泰元纂。雷棣荣,陕西朝邑县人,同治八年(1869)补行同治一年(1862)恩科举人,十年(1871)贡士,十三年(1874)补行殿试进士。光绪五年(1979)任灵邱县知县。
一卷。清常茂仁撰。茂仁字炳南,河南密县(今河南密县)人。著有《书经臆说·大诰篇》、《诗经臆说·父王篇》。其说《中庸》,以孝字为宗旨,其大意谓中庸宗旨,只是一孝,吃紧在先有其终,此孔孟待阐之旨,程朱未窥
一卷。清刘大櫆(1698-1779)撰。刘大櫆字才甫,号海峰。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尝为县教谕。刘大櫆是清代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其《论文偶记》是反映桐城派文学思想观点的重要著作。刘大櫆在方苞的“义
一卷。清张泰交撰。泰交字洎谷,阳城(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累官至浙江巡抚。考此书所载,皆本于宋代章如愚《山堂考索》后集“兵制”所载之文,稍加增益,汇成一书而已,而“别
一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在其自注中说,他所校之《尚书注疏》是根据宋本《正义》为主。但宋刻本《尚书注疏》很多,不知卢氏用的是哪一种本子。书内文字是者,则大书。凡毛本伪字,以及稍有不同的,都注在其下备考。
二卷。明郑若庸撰。字号籍里见《歙蜣集》条。是辑为歙人汪良迪所辑。前有王锡爵序,称山人八十高龄时居清源数年,故集中清源之诗不一而足。是为其晚年所作。《明诗综》载郑若庸有《歙蜣集》,不及此稿。然所录诸诗具
见《宋高僧传》。
一卷。明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传教士。万历三十四年来华,随利玛窦习汉语,成为利氏的重要助手。后协助徐光启、李之藻翻译行星说,并测量北京经度,制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琐龙泓。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残存一卷。唐代杜朏(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皆不详)撰。《传法宝记并序》一书,专记历朝历代传播佛法之人,至唐代当阳玉泉寺释神秀为止。此书大体在唐开元年间写成,此时禅宗早已分为南北两派,法统之争正值激烈时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