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曹月川先生遗书

曹月川先生遗书

十种,十一卷。明曹端(1376-1434)撰。曹端字正夫,学者尊称月川先生,渑池(今属河南)人。永乐年间举人,曾任霍州学正。笃志性理,学宗朱熹,提出“理驭气”说,主张“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尝云学者须要天理人欲之间见得分明,方始有益;一毫相杂,则学非所学,而德非所德矣。从维护儒学正统出发反对佛老,认为“佛氏以空为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引文均见《明史》本传)。著有《四书详说》、《儒宗统谱》等。清顺治年间有尊崇曹氏者,购求其遗文及有关资料,汇成一编。该书又名为《曹月川全集》,不同版本所收书及卷次略有不同。有清咸丰十一年(1861)刊本,所收书为《太极图说述解》一卷、《通书述解》二卷、《西铭述解》一卷、《夜行烛》一卷、《曹月川家规辑略》一卷、《曹月川先生录粹》一卷(明孟化鲤辑)、《曹月川语录》一卷(明赵邦清辑)、《曹月川先生(端)年谱》一卷(明张信民撰)、《颂言》一卷(佚名辑)、《明儒曹月川先生从祀录》一卷(清周尚冕辑)。

猜你喜欢

  • 东南纪事

    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清邵廷采(1648-1711)撰。邵廷采,字元斯,又字念鲁,浙江余姚人,清初学者。廷采曾主持姚江书院,好向明末遗老访问明亡故事。曾向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黄宗羲学习《易纬》乾坤

  • 诗辨说

    一卷。宋赵德(生卒年不详)撰。赵德字铁锋,涿州(治所在今河北涿县)人。为宋宗室子,举进士,入元后隐居豫章东湖。另著《四书笺义》一书,收于《丛书集成初编》。《诗辨说》一书先提论点再加论证,涉及诗学、编次

  • 嫏嬛记

    三卷。旧本题元伊世珍(生卒年不详)撰。伊世珍生平事迹不详。其书卷首载张华为建安从事,遇一仙人,引至石室,见石室多奇书,因问其地为何地?仙人回答曰:“嫏嬛福地也”。后伊世珍依据其事撰成此书,特定名为《螂

  • 片玉集

    四卷。明陈邦科(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陈邦科,字俊卿,号警亭,江西高安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河间(今河北省白洋淀一带)府知府。著有《片玉集》。是集凡四卷,包括《阆瀛漫语》一

  • 小倦游阁法帖

    四卷。清张丙炎刻。所收皆包世巨一家之书。“小倦游阁”是包世臣斋名。第一卷为自书诗文及杂临古帖。第二卷删拟《书谱》。第三卷《〈十七帖〉疏证》。第四卷答问十二条。包世臣自负草书,自谓能上接王羲之。所著《艺

  • 方言注

    十三卷。东晋郭璞注。郭璞生平见“尔雅注疏”。《方言》注本,以郭注为最早。今本《方言注》十三卷。然郭氏《方言注序》谓《方言》有“三五之篇”,刘歆与扬雄往来书亦说《方言》十五卷。然《隋书·经籍志》与新旧《

  • 成均课讲周易

    无卷数。清崔纪撰。崔纪,字君玉,后来更名为崔纪,字南有,永济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此书乃乾隆六年(1741)崔纪任国子监祭酒时所著。其说以《本义》为主,也间有异同。至于其以经

  • 法华游意

    二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法华游意》是吉藏居京兆,录其主要之点裁为七轴。即指此游意二卷及义疏十二卷。此游意略破南方五时之教,北土四宗之论。因未见到天台之玄义文句,只得传

  • 春秋日食辨正

    一卷。清王韬(详见《春秋朔闰日至考》)撰。该书是作者所著《弢园经学辑存》中的一种,为旅居海外时所作。厘为十二篇,卷末附《宣公七年六月癸卯朔日食图》、《日食五表》。大旨以中西日月对勘,推求春秋时的日食。

  • 渐西村人诗初集

    十卷。清袁昶(1846-1900)撰。袁昶字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清末大臣。戊戌政变时,曾向慈禧密告康有为。经徐用仪保荐,任太常侍卿、总理衙门行走。义和团起义时,他三次上疏,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