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帝阳秋
即《王韶之晋安帝纪》。
即《王韶之晋安帝纪》。
十四卷。清魏源撰。魏源(1794-1856),字默深,湖南邵阳(今邵阳市)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成进士,后为江苏高邮州(今高邮县)知州。鸦片战争时期,他在浙江参加了抗英斗争。鸦片战争后,清廷被
二卷。清檀萃(1725-1801)撰。檀萃字默斋,望江(今安徽省西南部)人,乾隆辛巳(1761年)进士,曾任云南禄劝知县。《清国史文苑传》和《安徽通志》均不载檀萃著录此书。此书的旧抄本,首署檀氏《仪礼
二卷。清言敦源、丁毓瑛夫妇合撰。言敦源字仲远,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诸生,工诗文,光绪二十年(1894)秋试被放,后研究军事,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加入北洋新军,光绪年间为大名镇总兵。丁毓瑛字蕴如,江苏
一卷。清僧湛性(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湛性俗姓徐氏,一名湛汍,字药根,又曰药庵,丹徒(今江苏省镇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居扬州之祇园庵。湛性工诗,宗法王士祯,惟沿溯王士祯唐诗十选之中,故结体修洁,时
十一卷。清庄存与(详见《八卦观象解》)撰。存与是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创始人。兼通五经,各有论述,尤长于《春秋》学。先前元代学者赵汸传《春秋》之学,认为《春秋》教有其法,即所谓属辞比事,因此以
四卷。清夏大观撰,夏大鼎注。大观、大鼎都是湘潭(今属湖南省)人。大观曾将《左传》中的事类撰成对偶,按韵作赋,便于读者诵记。大鼎则在每一事类之下,详加笺注。该书有清咸丰元年(1851)海清楼刻本。
四卷。清许清奇(生卒年不详)撰。许清奇,字赏夫,福建漳州人。《订注》大抵依黄文焕《楚辞听直》、林云铭《楚辞灯》的说法,订注屈原作品。收注的作品,除《汉书·艺文志》所录二十五篇之外,又收《招魂》、《大招
十二卷。元孙原理汇辑、陈孟凝编选、张中达校正。孙原理、陈孟凝、张中达三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张中达出任定海县丞时方刻板行世(乌斯道《元音序》)。本书共十二卷,共选入元朝一百七十六位诗人的诗作,并在诗人
一卷。清侯廷铨(详见《春秋氏族略》)撰。该书对《春秋》经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加以考辨,涉及到文字训诂,褒贬义例、人名、地名等。该书有清嘉庆壬申(1812)瑞宝堂精刊本(与《春秋氏族略》、《春秋列国考略》
一卷。清施国祁(1750-1824)撰。国祁字非熊,号北研,乌程(今湖北省湖州)人,廪生。本书是施氏研史杂记之文,对一些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了考证,尤其是对宋史、金史考证,甚为详细。版本有1915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