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集传纂例

春秋集传纂例

十卷。陆淳(?-805)撰。陆淳,字伯冲,因避唐宪宗讳,改名陆质,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著名经学家。据《旧唐书·儒学传》,陆淳少师赵匡,匡师啖助,啖、赵皆为异儒,陆氏因传啖赵之学而知名。后为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所推荐,拜左拾遗、官至左司郎中,后因故降为国子博士。曾任信、台二州刺史。顺宗时,又因其好友韦执谊援引,征为给事中,皇太子侍读,寻卒。门人私谥“文通先生”。除此书外,陆淳还撰有《春秋微旨》、《春秋集传辨疑》、《类礼》、《君臣图翼》等书。又据《新唐书·儒学传》记载,陆淳与赵匡皆为啖助高足,陆淳《进书表》亦称啖助为严师、赵匡为益友。可见《旧唐书》误。《新唐书·儒学传》云啖助集十年之力著《春秋集传》,书后之后,又摄其纲条为《统例》六卷。啖氏卒后,陆淳与其子啖异录啖氏遗文,为《春秋集注总例》,又请赵匡损益,再由陆淳纂全,改名为《春秋集传纂例》。则此书实为啖赵二家之说。啖助(724-770)字叔佐,本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后徙关中,为唐代著名经学家。啖助淹该经术,唐玄宗天宝末历临海尉,丹阳之簿,秩满隐居不仕,甘足蔬糗,善《春秋》。赵匡(生卒不详)字伯循,河东(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经学家。官至洋州刺史。此书成于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共四十篇,分为十卷。啖助之说《春秋》,务在考三传得失,弥缝漏缺,其论多异于汉晋诸儒。此书认为,杜预以《春秋》为周公之志,何休以《春秋》为黜周王鲁,范宁则认为《春秋》所以明黜陟、著劝戒,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这三家之说皆“诚未达乎《春秋》大宗”,当然更不用“议其深指”了。《春秋》宗旨何在?《纂例》认为,从《春秋》以权辅正,以诚为礼,正以忠道,原情为本,不拘浮名,不尚狷介,从宜救乱,因时黜陟,或非礼勿动,或贵贞不谅,进退抑扬,去华居实”可知其宗旨是“救用之弊,革礼之薄。”啖助于三传偏爱《公》《穀》而力攻《左氏》,此书说左传》是左氏据周、晋、齐、宋、楚、郑数国之史“以授门人,义则口传,未形竹帛。后代学者乃演而通之,总而会之,编次年月以为传记。又广采当时文籍,故兼与子产晏子及诸国卿佐家传,并卜书及杂占书、纵横家小说讽谏等杂在其中。故释事虽多,释意殊少,是非交错,混然难证。其大略皆是左氏旧意,故比余传其功最高。博采诸家叙事尤备,能令百代下颇见本末。因以求意,经文可知。又况能大义得其本源,解三数条大义,亦以原情为说,欲令后人推此以及余事。而作传之人不达此意,妄有附益,故多迂谈。又左氏本未释者亦为之说,遂令邪正纷揉,学者迷宗也。”其论《公羊》、《穀梁》云:“初亦口授。后人据其大义散配经文、故多乖谬,失其纲统。然其大旨亦是子夏所传,故二传传经密于《左氏》。《穀梁》义深,《公羊》辞辨,随文解释,往往钩深。但以守文坚滞,泥难不通,比附曰月,曲生条例,义者不合,亦复强通,踳驳不伦,或至矛盾,不近圣人夷旷之体也。夫《春秋》之文,一字以为褒贬,诚则然矣,其中亦有文异而义不异者,二传穿凿,悉以褒贬言之,是故繁碎甚于《左氏》。”其论三传虽皆有褒有贬,然此书之取又往往尽弃三传,尤其排斥《左氏》,故此书颇多臆测。此书类似杜预《春秋释例》,但其烦琐和穿凿之处则远过《释例》。如“次”,杜预《释例》云:“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又云:“或次在事前,次以成事也;或次在事后,事成而次也,皆随事实,无义例也。”杜氏释次,前部分据《左传》,后部分则为其所例《穀梁》训次为止,较《左传》简明。此书则云:“赵子曰:凡师,驻四次,恶兴师也。(陆淳注:言非奉王五伯之命以讨罪救乱,则不当与之,恶其兴师无名,故书‘次’以讥之。)《左氏》云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按,经无‘信’‘舍’之文,此例亦妄也。《公》、《穀梁》解次悉云‘有畏’,非也。(按,此《穀梁》文,《公羊》手次字则随事解义,《纂例》误。)夫子意在刺其无王命而兴师,书之以惩乱耳,岂讥其懦恍哉。”《春秋》一书之修辞用语并不十分严格,因此若便要于其中探究每个字的深刻含义,搜寻出义例,必然会生出许多曲说强解。如侵伐。《左氏》解释曰:“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公羊》解释曰:“粗者曰侵,精者曰伐”,粗指边界骚扰,精指深入其国。《穀梁》解释曰:“苞人民、殴牛马曰侵,斩树木、坏宫室曰伐”。考之《春秋》经传,三传之说皆属强解。而此书则根据《春秋》“正名”之经意而解释曰:“凡师,称罪致讨曰伐,无名行师曰侵。”也只能是臆度之辞。此书在唐宋影响极大。韩愈诗有“《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始终”之句,即是对啖赵陆弃传求经,直寻经中大义思想的概括。柳宗元对陆淳非常推重,曾自言“常愿执洒扫于陆先生之门”。其所著陆淳墓表亦称:“说《春秋》者百千,卒无有及其根源者,独先生讲述三十年,经学始大光莹。”开宋代《春秋》学先河的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即祖述其说。此书附元吴莱《序》称:“后之学者,自肆于藩篱阃域之外,口传耳剽,而不能难于议经者,必引啖赵陆氏以为解。”由于此书主张废传求经,亦遭宋元,特别是明清一些学者之激烈反对。现存有天一阁宋刻本、金泰和三年刻本、元平阳府刻本、明刻本、康熙龚氏玉玲珑阁丛刻本、乾隆刻本、钱仪吉经苑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近月亭诗稿

    四卷。清纪玘文撰。纪玘文,生卒年不详,字蕴山,号德晖,直隶文安人,湖南盐法长宝道纪淑曾之长女,静海拔贡李煌之妻。此书最初刊印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湖南长宁观察官署。重刻于嘉庆十九年(1814),版

  • 大元一统志

    元代官修地理总志。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札马刺丁、虞应龙等编纂,至元三十一年(1294)完成初稿,共七百五十五卷。后因得《云南图志》、《甘肃图志》和《辽阳图志》,遂议重修,由孛兰盻、岳铉等主其

  • 易象

    二卷。清王明弼撰。王明弼字亭二,陕西人。康熙时官至凤翔府教授。该编取六十四卦大象将本义列于前,而各敷衍数语于后,实无发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抚辽疏稿

    一卷。原题为辽东巡抚东越喻安性题稿。安性撰有《铨垣疏稿》,天启元年正月由顺天巡抚丁忧,后调任巡抚辽东山海等处提督军务,汇其抚辽疏稿为一卷,内有属夷叩关,复赏举劾文臣五防功罪诸疏。

  • 金台纪闻

    二卷。明陆深撰。陆深生平见《玉堂漫笔》条。《金台纪闻》是陆深为官翰林时杂记从正德乙酉年至戊子四年中朝廷故事的笔记小说。本书收入《俨山外集》内。又《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纪录

  • 群书钩元

    十二卷。元高耻传(生卒年不详)撰。高耻传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人。此书杂采古事古语,以字数为标目次第。从一字起至七字止。其不能限以字数者,又别立脍炙句二卷。其一字类不能成句,则以古文奇字当之。十分庞杂

  • 邵康节外纪

    四卷。明陈继儒(1558-1639)编。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出版家。《明史》本传称其“幼颖异,能文章”,“又博闻强识”。隐居昆山,后筑室东佘山,屡召不受,杜

  • 南宋馆阁续录

    十卷。宋代佚名撰。为陈骙《南宋馆阁录》的续作。继原书之后补入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至度宗咸淳五年(1269)之事。亦仿原书列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秩、廪禄、职掌九门。此书多与陈书

  • 衢州府志

    ①十六卷。明杨淮修,赵镗纂。杨淮字安吾,宜兴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四十年任衢州知府。赵镗字仲声,号方泉,江山县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应天巡抚。所著书有《留斋漫稿》。衢州,唐析婺州,

  • 西学略述

    十卷。英国艾约瑟(详见《格致质学启蒙》)撰。明清之际,首先由基督教会的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输入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后来各地的同文馆及上海的制造局均设翻译馆,介绍翻译西学。1881年,艾约瑟任中国海关总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