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释例

春秋释例

①十五卷。晋杜预(详见《春秋经传集解》)撰。汉人治《春秋》经传亦重义例,如郑兴从刘歆受《左氏》学,刘歆命郑兴撰《条例》,其子郑众又有《春秋左氏传条例》,贾逵之父贾徽亦有《左氏条例》,颍容有《春秋释例》。以例明义,今古文经学概同。此书即在汇集以前诸家成说之基础上断以己意而成。杜预认为:“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总归凡。《左传》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皆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因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诸称书不称书之类,皆所以起新旧、发大义,谓之变例,亦有旧史所不书,适合仲尼之意者,仲尼即以为义,非互相比较,则褒贬不明。故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留部,先列经传数条以包通其余,而传所述之‘凡’系焉。更以己意申之,名曰《释例》。”《晋书·杜预传》称,杜预自平吴后,“从容无事,乃著《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左传》之“凡”,一般是针对经文中叙事用语的归纳性解释,后儒视为“义例”。由于《左传》叙事忠实、客观,因而其“凡”虽间有不能该贯全经之处,但少穿凿比附。所以,杜预《释例》大体亦能通达平允。但若遇《左氏》之“凡”有不能该贯之处,杜预曲从《左传》之毛病也就显现出来了。如《战败例》,庄公十一年《经》“夏五月,戊寅,以败宋师于鄑。”《左传》:“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俊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但如长勺之战,《经》云:“公败齐师于长勺。”据《左传》凡例,则是未阵,然据《左传》记事,则两军业已对垒。其矛盾显然。杜氏却强辨之曰:“长勺之役,虽俱陈而鼓音不齐。”实属臆度。又携李之役,《经》云:“於越败吴于携李”。据《左传》所记,两军亦已对阵。杜氏辨之曰:“携李之役,越人患吴之整,以死士乱吴,虽皆已陈,犹以独败为文者,举其权诈也。”其妄诞已近《公》、《穀》。又鄢陵之战,《经》云“楚子、郑师败绩”,据《左传》,楚实未大崩。杜氏曲辨之曰:“楚师徒未大崩,楚子伤目而退,故指事而言也。言楚子身败,非师败也,故言楚子败绩。”如此等等。然瑕不掩美,此书较之《公》、《穀》之穿凿附会以究经中大义来,实为笃实之作。《四库提要》云:“考预书虽有曲从《左氏》之失,而用心周密,后人无以复加,其例亦皆参考经文,得其体要,非《公》、《穀》二家穿凿日月者比。”较为公允。此书在当时即受到推重。嵇含《南方草木状》称,晋武帝曾赐杜预密香纸万张,用以书写《集解》及此书。后世之治《左传》者亦以此书为要籍。《四库提要》誉之云:“《春秋》以《左传》为根本,《左传》以杜解为门径,《集解》又以是书为羽翼。缘是以求笔削之旨,亦可云考古之津梁,穷经之渊薮矣。”此书后附有《地名》、《春秋会盟图》、《世族谱》、《春秋长历》四篇。尤以《地名》与《长历》最为精核,为后儒所宝。自明以来,此书久佚,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清代有聚珍板本、嘉庆庄氏刻本、岱南阁刻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② 一卷。汉颍容撰,清马国翰辑。颍容字子严,陈国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汉末学者。博学多通,善《春秋左氏传》,师事太尉杨赐。举孝廉,州辟,公车征,皆不就。汉献帝初平中避乱荆州,聚徒千余人讲学。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武陵太守,不肯起。著有《春秋左氏条例》五万余言。建安中,卒。见《后汉书·儒林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春秋释例》十卷,汉公车征士颍容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七卷,今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二十七条,谓其全书体例不能详考。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说,刘歆、贾逵父子、许淑“皆先儒之美者也”,颍容“虽浅亦复名家”,故特举刘、贾、许、颍之违以见同异。杜预也有《春秋释例》,发挥《春秋》经传的义例,颍容之书,可能与此相近。此外,王谟《汉魏遗书抄》也辑有颍容《春秋释例》一卷。

猜你喜欢

  • 洙泗源流

    无卷数,亦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亦未署年月。《千顷堂书目》作此书为八卷,宋金华(今属浙江)时荣撰。本书叙儒家源流,序文称所录始于尧舜,以为洙泗之源;终于颜、曾、思、孟,为洙泗之流。然今本所录仅自唐虞

  • 黄山诗留

    十六卷。清法若真(1613-1696)撰。法若真,字汉儒,号黄石,又号黄山。胶州(今属山东)人。顺至三年(1646)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官至浙江按察使、江南右布政使。康熙九年(1670)去官,

  • 周易象义串解

    六卷。清罗昌鸾著。罗昌鸾,长沙人。此书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作者研究周易,认为“象之所在,义即寓乎其中,用是节录朱子本义,旁采先儒,及近代名贤说纂辑而条贯之,庶几象昭而义亦昭”。因而此书以朱子

  • 四六膏馥

    七卷。旧本题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宝谟阁学士。著有《诚斋集》。此书杂采集各家四六字句,分类编次,供学习

  • 古今伪书考

    二卷。清姚际恒撰。姚际恒,生于1647年,卒年不详,字立方,又字善夫,号首源,祖籍安徽桐城,后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县诸生,一生未仕,勤于治学,酷爱藏书,承嗣先世遗藏,广泛搜求,著称一时。其学问专于

  • 崇川咫闻录

    十二卷。清徐缙、杨廷撰同辑。通州,宋代为崇州,又名崇川,至清雍正二年(1724),始改直隶州,泰兴、如皋、海门乡隶属之。此篇沿用古名崇川,名咫闻录,意为逊于志。以十七录一表而志,踵于乾隆志之后。全书共

  • 郑京兆集

    十二卷。《外集》二卷。明郑心材(约1590年前后在世)撰。郑心材,字敬仲,号恩泉,浙江海盐人。刑部尚书郑晓之孙。光禄寺少卿郑履淳之子。年五十以荫补官,官至江苏应天府(今江宁)治中。是集为其婿项皋谟所校

  • 月令通考

    十六卷。卢翰撰。卢翰字子羽,颍州(今安徽阜阳)人,明嘉靖甲午(1534年)举人,官衮州府推官,著有《易经中说》四十四卷、《签易》(又名《中庵签易》)一卷。该书有自序,称其因见家塾有《事亲》一书,因广而

  • 孝经内记图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题下注云,记一作事。所引《开元占经》六十三条,均抄自马国翰辑本。附以见《御览》者十条,其中同见《说郛》《古微书》者九条,单见《说郛》者一条。所引“大角为坐侯”一条,“

  • 也是园藏书目

    四卷。清钱曾撰。钱曾,见《读书敏求记》条。该目为钱曾藏书处“也是园”的私人藏书目录,共著录藏书三千八百余种。该目分类大体遵循四部,所设子目与《读书敏求记》大多相当,只因其系钱曾早期所编,不如《读书敏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