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通论

春秋通论

四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此书本《孟子》“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意贯穿全经,按“属辞比事”之旨分辨《春秋》孰为旧文、孰为笔削,并分类排比,共四十篇。每篇之内,又以类分章,共九十九章。其四十篇之名是:“王室伐救会盟”、“战使至鲁、鲁君臣朝聘于王”、“天王崩葬”、“王室祸乱”、“逆后归王姬”、“战伐会盟”、“会盟”、“战伐”、“鲁君即位薨葬”、“诸侯见弑见杀”、“讨贼”、“吴楚徐越”、“灭国”、“诸侯奔执归入”、“执诸侯大夫”、“纳君大夫世子”、“杀大夫公子”、“大夫奔”、“外大夫叛复入”、“诸侯兄弟”、“迁国”、“齐桓城王国”、“内大夫卒”、“内夫人”、“内女”、“鲁灭国取田邑、齐取鲁田邑”、“内国邑”、“诸国伐鲁”。“归田”、“搜狩”、“城筑”、“内岁祲有年”、“内灾”、“内毁作”、“鲁君臣如列国、诸侯来、诸侯如、外大夫来”、“内外平”、“书爵、书行次、书名”、“书人”、“隐桓庄三世大夫书系书族书名”、“通例”。至于其书所辨之旧史与笔削,《四库提要》已云其“据文臆断”、“未足为信”,非常正确。现存《望溪全集》本。

①二卷。旧题宋人撰,不见于诸家书目。该书统论周及列国大势,推考其兴废的原因。分为周、鲁、齐、晋、宋、卫、郑、楚、秦、吴越篇,采摘史实,引传以注,并作评论。无甚新意。《四库全书总目》将该书列入《春秋》类存目。② 十五卷,首一卷。清姚际恒(1647-1715)撰。际恒字立方,号首源,又号善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初著名学者。著有《九经通论》一百七十卷、《好古堂书画记》二卷、《续记》一卷、《好古堂书目》四卷、《古今伪书考》十卷及《庸言录》。姚际恒通经学,立论精审博辨,勇于疑古,往往见解独到,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屡引其说。可惜他的著作大多散佚,只有《诗经通论》十八卷、《古今伪书考》十卷及《庸言录》行世。《春秋通论》存传抄本。卷前有《春秋论旨》,不入卷次。该书大抵首列《春秋》经文,然后对逐条进行阐述。作者力辟三传“《春秋》有例”及“常事不书”之说,而以书法、取义二者论《春秋》。他认为:“自古说《春秋》者,莫害于例之一字。”又说:“圣人据鲁史以修《春秋》,何尝先自定其例乎!使圣人执一例以修《春秋》,何殊印板死格,尺寸不移,此冬烘之学规,胥吏之计簿,乌足为圣人之书!”(《春秋论旨》)但姚际恒标举书法、取义以说经,实际上与例无别。不过书中持论也时多新解,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该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③ 五卷。清刘绍邠(详见《周易详说》)撰。此书与作者所著之《春秋笔削微旨》互为经纬,而内容亦殊无可取。作者对《春秋》中关于日食、侵伐、杀人以祭之类的记载加以统计,如《春秋》“日食三十六”、“书侵五十有七”、“书伐二为一十三”等等,然后为作评论;其说大都随文敷衍,毫无新意。《西京清麓丛书外编》本。④ 四卷。清关涵撰。关涵字东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该书是他游宦岭南时所作。编首有作者自序,知该书成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全书分为四卷,卷首列《总纲》十七则。《春秋通论》不释全经,也不录《春秋》经文,有所论说,就分别条例。按《春秋》十二公顺序,计隐公三十八条,桓公三十九条,庄公四十四条,闵公九条,僖公六十一条,文公三十一条,宣公三十二条,成公二十九条,襄公八十一条,昭公七十八条,定公二十八条,哀公二十四条,四传异同四百一十一条,总计全书共论九百零五则。关涵该书对清人姜炳璋《读左补义》之说采用较多。作者又搜集旧闻,以补其阙遗,意在综述前人的观点,进行贯通。自两汉诸儒到清初学者的学说,都广泛征引,且一一标明出处。该书属资料汇编,故作者对引用的材料往往不加论断。有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本。

猜你喜欢

  • 治斋读诗蒙说

    一卷。清顾成志(生卒年不详)撰。成志字心勿,太仓(在今江苏东南部)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书分说篇名、说序、说韵、说体及杂说五类,说经之法沿袭明人习气,亦间引顾炎武、毛奇龄之说。是书以后世文法读经,以为诗

  • 南韵斋帖

    四卷。清荣郡王绵亿书。绵亿为荣纯亲王永琪之子,谥曰恪。永琪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之第五子。此帖于嘉庆时刻成。内容不按卷次,为《书七种》、《和御制诗》、《临米帖》、《〈孝经〉古本》、《临赵文敏〈兰亭〉》、楷书

  • 茶香室经说

    十六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此书作于《群经平议》之后,故其中《易》“贲亨小”、“旧井无禽”、《书》“冀州既载”及《礼记》“与为人后者”数条,都是更正《群经平议》之作。其说经义,瑜瑕互见。如《

  • 番禺县志

    二十卷,清任果、常德修,檀萃、凌鱼总纂。常德,满洲正黄旗人,举人,乾隆三十九年任(1774)番禺知县。檀萃(?一1802),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今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六年(1762)进士,在云

  • 大学管窥

    一卷。明廖纪撰。廖纪字时陈,号龙湾,黄梅(今湖北黄梅)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司副使。此书首载《大学》古本及二程、朱子改本,又依古本次序加以疏解,于先儒之学多有采用,亦

  • 锦囊小史

    一百零四种,一百零八卷。明佚名编辑。丛书汇辑自汉至明之名贤著述,共分八册,主要有:汉马融《忠经》、汉甘公石申《星经》;梁陶弘景《冥通记》、晋干宝《搜神记》、晋陶潜《搜神后记》、宋刘义庆《幽明录》、《大

  • 张子全书

    十四卷。北宋张载(1020-1077)撰。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学者称横渠先生。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同知太常礼院。因是关中人,其学派称“关学”。为宋理学四大学派之一,与

  • 说唐后传

    见《说唐演义后传》。

  • 承德县志书

    二卷。清金正元增修,张子瀛、闻鹏龄增纂。金正元,宣统二年(1910)请补开通县知县,署承德县知县。张子瀛,留奉补用县丞。闻鹏龄,候选巡检附生。承德县,即今辽宁沈阳市,清康熙三年(1664)置。向来无志

  • 杨格非传

    一册。撰者不详。英国梅益盛山东周云路合译。格非,英国在华传教士,咸丰五年(1855)进入中国,宣统三年(1911)回国,次年即去世。在华传教达56年之久。该书即述格非一生事实。现存广学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