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师说

春秋师说

三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编。此书是由赵汸记录整理的黄泽论《春秋》之语录。赵汸曾师从黄泽,其初一再登门,得六经疑义十余条以归。后复往留住二年,得黄泽口授六十四卦大义与学《春秋》之要。此书行文称“泽谓”,概是黄泽之作,故题曰“师说”。元代《春秋》学,以黄泽和赵汸最有成就。据赵汸《黄楚望先生行状》载黄泽说《春秋》之书,有《元年春王正月辨》、《笔削本旨》、《诸侯取女立子通考》、《鲁隐不书即位义》、《殷周诸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作丘甲辨》、《春秋指要》。赵汸本黄泽之意,以类分为十一篇,其门人金居敬又集黄泽《思古十吟》与吴澄之序及赵汸《黄楚望先生行状》附录于后。据赵汸所云,黄泽论《春秋》学以《左传》和杜预《集解》为主。黄泽《春秋》学之著作已不可考,其说则赖此书以行。其论《春秋》述作本旨云:“《春秋》如正例变例之实,此是泽破近代诸儒《春秋》不用例之说。三传皆用例,虽未必尽合圣人,然不中不远。”其论鲁史策书遗法云:“鲁史《春秋》有例,夫子《春秋》无例,非无例也,以义为例,隐而不彰也。……《春秋》凡例本周公之遗法……说《春秋》必须兼考史家记载之法,不可专据经文也。”其论三传得失云:“孔子作《春秋》以授史官及高第,在史官者则丘明作《传》:在高第者则一再传而为公羊高、穀梁赤。在史官者则得实之情实而义理间有讹;在高第者则不见事实而往往以意臆度,若其义理则间有可观,而事则多讹矣。酌而论之,则事实而理讹,后人犹有所依据以求经旨,是经本无所损也;事讹而义理间有可观,则虽说得大公至正,于经实少所益,是经虽存而实亡也,况未必大公正正乎。使非《左氏》事实尚存,则《春秋》不可晓关。”其论《左传》之文体云:“《左氏》乃是春秋时文字(指文体),或以为成国时文字者(按,朱熹有此说),非也。今考其文自成一家,真春秋时文字。战国文字粗豪,贾谊、司马迁尚有余习,而《公羊》、《穀梁》则正是战国文字耳。《左氏》固是后出,然文字丰润,颇带华艳,汉初亦所不尚。至刘歆始好之,其列于学官最后,太抵其文字近《礼记》而最繁富者。”现存元至正二十四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元刻本、明初刻本、明正德汪克锡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七十家赋钞

    六卷。清张惠言(1761-1802)选编。张惠言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字皋文。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早年治经学,精通《周易》。善属文,工骈文辞赋,后受桐城派影响,治古文,开创了阳湖

  • 类篇

    四十五卷。旧题宋司马光撰,实为王洙、胡宿、掌禹锡、张次立、范镇等人相继修撰。英宗治平三年(1066)二月,范镇出镇陈州,才由司马光代之。时已成书,唯缮写未毕。治平四年缮写完毕,由司马光奏进朝廷。传为司

  • 中观论疏

    二十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中观论疏》是注解《中观论》的经注书。续藏经本作二十卷,金陵刻经处刻本汇入论文,作二十六卷。《中观论》亦称《中论》,是印度僧人龙树所著,为破

  • 救文格论

    一卷、杂录一卷。清初顾炎武(详见《日知录》)撰。是书摘选《日知录》,载自吴方震《说铃》中。潘来作《日知录》序,题其成于康熙乙亥(1695),徐倬作《说铃》序,乃称之成于康熙乙酉(1705),《日知录》

  •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

    续补《古书疑义举例》的作品,详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州县事宜

    一卷。清田文镜、李卫奉敕撰。田文镜(1662-1733),汉军正黄旗人,雍正时先后任河南巡抚、河南山东总督。李卫(1686-1738),字又玠,江苏铜山人,雍正时任浙江巡抚、直隶总督,因善捕“盗”,被

  • 程氏丛刻

    九种十三卷。明程舆(生卒年不详)辑。程舆字幼舆,新安(今属河南)人。该书汇刻艺术谱录类书籍,有宋杜绾《云林石谱》三卷、宋朱肱《酒经》三卷、明袁宏道《觞政》一卷、唐王绩《醉乡集》一卷、宋黄儒《品茶要录》

  • 毛诗重言下篇补录

    一卷。清徐永孝撰。徐永孝字仁甫,事迹无从考证。他发现王筠所撰写的《毛诗重言》一书对于学诗的人有较大的帮助,只是下篇中的遗漏较多,而且不少句子也没有举例加以说明。于是,他撰写了《毛诗重言下篇补录》一书,

  • 阿育王经

    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僧伽跋罗于梁初至京师止正观寺,受命梁武帝在止正观和寿光殿占云馆译出《大育王经解》由释宝唱、昙允等笔受。据《大唐内典录》卷四引宝唱录载:此《阿育王经》是第二译出,天监十一年(

  • 兴业县志

    四卷,清王巡泰纂修。王巡泰,字岱宗,号零川,陕西临潼县人,进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调任兴业县知县。此编是乾隆间知县王巡泰始创,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全志共四卷,卷首七序、凡例八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