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通

易通

①六卷。宋赵以夫撰。赵以夫,《宋史》无传。《经义考》引《闽书》云:以夫字用父,居长乐(福建今县)。嘉定(1208-1224)中正奏名,历知邵武军。端平(1234-1236)中,以朝请知漳州。嘉熙(原作嘉定疑误)中为枢密副使,承旨辞同知要枢密院事。淳祐(1241-1253)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此书前《自序》未称,丙午之夏书成,名之曰《易通》。不敢自秘,将以进于上,庶几仰裨圣学缉熙之万一云。知其书成于淳祐六年(丙午,1246年),欲以此进呈。赵汝腾《庸斋集》中有“缴赵以夫不当为史馆修撰奏札”云,郑清以进史属之以夫,四海传笑,谓其进《易》尚且代笔,而可进史乎?其后闻为史馆长,人又笑曰:是昔代笔进《易》之以夫也。又何乔远《闽书》载,以夫作《易通》,莆田黄绩相与上下其论,以夫谓绩为益友云云,故人疑此书为黄绩代笔,不为无因。考其书大旨,“在以不易、变易二义,明人事动静”(《四库提要》)。故书中论曰,奇偶七八也,交重九六也。卦画七八,不易也。爻画九六,变易也。卦虽不易,而中有变易,是谓之亨。爻虽变易而中有不易,是谓之贞。书中又好言卦象、卦气、互体、纳甲诸事,与宋儒之言《易》殊不同,当属“汉易”一流。纂修官姚鼐崇宋学,谓此书仅识其小者,可备一说而已,于大体则无可观。而总纂官为朴学家,尊崇汉易,故《提要》中评曰:“于圣人作《易》之旨,可谓深切著明。”(参廖名春等著《周易研究史》)贬褒之间,汉宋异趣则可见也。《经义考》著录十卷,注曰“《聚乐堂目》六卷”。胡一桂云《易通》六卷,《或问》、《类例》、《图象》四卷。朱氏云十卷本,盖包括《或问》等四卷在内。此书除四库著录本外,尚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民国二十三至二十四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文渊本景印)。② 一卷。明方时化撰。这是方氏《易》学的第六种书。该书多取《通书》和《正蒙》之言来发明《易》理。《通书》又名《易通》,《正蒙》也是诠解造化阴阳之妙的,其理本来互相贯通;但一经方时化发挥,儒言就混杂在佛家异学之中了,因为方氏的宗旨在佛,难免与儒学貌同而心异。《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周厚堉藏本著录存目。有明刊《方氏易学》本。③ 一卷。清张九镡撰。九镡字蓉湖,湖南湘潭人,乾隆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此书合《周子易通》与《太极篇》为一书,凡一卷。始言太极阴阳,未论阴阳太极。毕沅为九镡志墓,称其平生留心正学,好攻击朱子,每多辨正。其旨趣由是可知。南宋诸本,或以首篇为图说而别之,或以图书为书之卒章而附著之。注释愈烦,辩论愈杂。故述编次之意,曰太极凡一章,性道凡十一章,教学凡十二章,治法凡十一章,精蕴凡六章,皆有章数无章名,一依系辞中庸之例。书仅十简。今存《笙雅堂集》本。④ 六卷。清洪其绅撰。其绅字敬书,一字敬山,贵州玉屏人,乾隆进士,官至杭州知府。其《易通》包括《生卦图说》一卷、《卦对演述》四卷、《述卦詹言》一卷。作者以为说易诸家于卦变一宗某卦自某卦来,其说不一,一人之书对于一卦之来源亦多歧出,因取其对举互勘,为图以明之,而卦变一目了然。今存清代刻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四传

    三十八卷。不著撰人,当为元人所作。前有杜预、何休、范宁、胡安国四序,卷首为《春秋纲领》,综述各家议论;然后为《春秋提要》,记载春秋大事;其次为《春秋列国图说》、《春秋二十国年表》、《春秋诸国兴废说》。

  • 快活三

    一卷。清张大复撰。其生平见《钓鱼船》条。所谓“快活三”,即三件快活事:贵、富、成仙。《太平广记》说,有四人言志,一人愿贵,欲为扬州太守;一人愿富,欲腰缠十万贯;一人愿成仙,骑鹤升天。一人愿腰缠十万,骑

  • 溧水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清傅观光等修,丁维诚纂。光绪九年(1883)刻本。丁维诚,江苏溧水县人,光绪戊寅年(1878)贡生。此志卷首为序例、图说;卷一为天文;卷二为舆地;卷三为建置;卷四为封爵;卷五为官师;

  • 律吕图说

    ① 九卷。清王建常(生卒年不详)撰。建常字仲复,渭南(今陕西渭南)人。是书成于康熙戊辰(1700)年,自称耗费四十多年心血始成此书。书中大都依蔡元定的《律吕新书》的次序作图说,尤其是重申候气之法。还引

  • 金丹大要

    十卷。元陈致虚(详见《周易参同契分章注》)撰。《金丹大要》,全称《上阳子金丹大要》。金丹二字,其源出于《周易参同契》:“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之语。唐人专以金石炉火炼丹药,道

  • 四言史征

    十二卷,葛震(见《诗史》条)撰。葛震康熙年间著成《诗史》一书,为读史者方便之见,清人曹荃为其作注,成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遂改书名为《四言史征》。此书在清代有内府藏本。

  • 读孟

    十五卷。清王又朴(详见《大学原本说略》)撰。卷首有自序。根据七篇的次序,一篇分上下卷,共十四卷。末有附录卷。经文旁边,画圈点,注评语。扼要处,则圈围其字以分别。经文之后,依自己的见解,标义法,作顺说,

  • 大雅堂摘稿

    不分卷。明况叔祺(约1565年前后在世)撰。况叔祺,字吉甫。江西高安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贵州提学佥事。著有《考古词综》等。此集《千顷堂书目》不载。《江西通志》亦称是时王、

  • 说文体例

    一卷。近代何容心(生卒年不详)撰。容心字蛰卿,安徽桐城人。何氏认为,有清一代,开示学童的“说文学”著作,以王筠的《文字蒙求》为最佳,举一反三,循循善诱,然犹未尽善,只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纲,未以

  • 庸言

    ①一卷。宋杨万里(详见《诚斋易传》)撰。是书为万里之语录,大体仿扬雄《法言》,与己之其他诗文相较,自为一体。《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词工意浅”。《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②十二卷。明黄佐(1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