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象正

易象正

十六卷。明黄道周(约1585-1646)撰。道周字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漳浦(今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唐王聿键礼部尚书,督师出婺源,兵败后被执,不屈而死。除此书外,还著有《三易洞玑》、《洪范明义》、《孝经集传》、《春秋揆》、《续离骚》、《石斋集》等书。此书始创于崇祯十三年(1640),成二十四图,后在艰难的条件下又作《六十四象正》。据刘履丁说,早在三十年前,道周即撰《易本象》八卷,《畴象》八卷,大约为此书的稿本。此书于每卦六爻,皆即此卦以观其变,这大概是《左传》、《国语》中所列的古占术。作者在自序中称,凡《易》自《春秋》、《左传》、《国语》及两汉名儒都就动爻以论,虞、王而下始就本卦正应以观攻取,只论阴阳刚柔,不分七八九六,虽《易》有刚柔杂居之文,而卦无不动玩占之理,《象正》专就动爻以明之。此书前列目次一卷,后二卷以河图洛书之数自相乘除,为三十五图,本汉人《纬书》四始五际之说而别衍之,以为推测之术,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嫌。此书除《四库全书》本外,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晋安郑肇刊《石斋先生经传九种》中收有此书,道光二十八年(1848)长洲彭蕴章又有补刊本。

猜你喜欢

  • 从今文孝经说

    一卷。明虞淳熙(详见《孝经迩言》)撰。是书无序跋。虞氏征引诸书会及古文孝经者,录其所作驳语于其下,凡十六条。大旨拾司马贞余唾,不过征引稍广。是书缺乏新意,却对《古文孝经》持有成见,语多武断,诚不足取。

  • 仪礼丧服马王注

    一卷。汉马融(79-166)、魏王肃(195-256)撰,清臧庸(1767-1811)辑。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号拜经,江苏武进县(今江苏省南部)人。师事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曾馆浙江巡

  • 古香堂丛书十三种

    三十四卷。《附录》二卷。清王初桐撰。王初桐,字于扬,一字竹所。生卒年未详。江苏嘉定人。诸生。乾隆召试二等。四库馆滕录。议叙选齐河县丞。历署新城、淄川、平阴、寿光、潍县,及宁海州同。是编计诗集六种、词集

  • 均藻

    四卷。明杨慎(详见《谢华启秀》)撰。本书乃《韵府群玉》之流。名曰“均藻”,因许慎《说文》无韵字,小学家以均字代之。杨慎即取于此。假借通用之法,可行于古,不可行于今,况且全书不用古字,唯独书名用一古字,

  • 太玄本旨

    九卷。明叶子奇(生卒年不详)撰。叶子奇,字世杰,号静斋,又号草木子,龙泉(今属浙江省)人,曾任八陵主簿,因讼事株连入狱,在狱中,他用瓦磨墨著书。叶子奇反对佛、道,认为佛家所以沦为空寂,是因为舍物而言性

  • 松江府续志

    四十卷,首一卷,图一卷。清博润修,姚光发等纂。博润,满洲正黄旗人。翻译生员,光绪四年(1876)知事松江府。此志续嘉庆宋志而作,其纲目略依前志。此志有踵续前志者,如疆域志则补其未备,正其错误,秩官选举

  • 全史日至源流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生卒年不详)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

  • 十三经类语

    十四卷。旧本题明罗万藻(生卒年不详)编。罗万藻字文止。天启七年举人。福王时官上杭县知县。本书因坊本《五经类语》,而广取“十三经”增补而成。分一百三十四类。杭州鲁民重又为之作注。

  • 广雅补疏

    四卷。近人王树楠撰。王树楠,清直隶新城(今河北新城县)人,入民国尚存。是书颇能补王念孙氏《广雅疏证》所未备,如《释诂》“聆、听、自、言、仍,从也。”王念孙仅释“聆”、“仍”二字,而“听”、“自”、“言

  • 西藏全图附说

    不分卷,清嵇志文纂。嵇志文(?——1896)字庚楼,浙江德清县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品,指分四川,洊保候补知县。光绪元年(1875)加捐同知衔接管拉里粮务,随后调裹塘。光绪十二年(1886)驻藏大臣文硕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