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或
十卷。清朝徐在汉撰。徐在汉初名之裔,字天章,晚年才改名为在汉,字寒泉,歙县人。开始曾与赵振芳一起著《易原》,后来又自己作《易或》,他说“或者,疑不自信之意也”。书中不载经文,只按节次独自释义。也兼采诸儒之说,但都没有见到其精要。卷首列“观玩要领”一篇,其第二条说“爻辞系于文王,而非周公”,立论果敢。《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十卷。清朝徐在汉撰。徐在汉初名之裔,字天章,晚年才改名为在汉,字寒泉,歙县人。开始曾与赵振芳一起著《易原》,后来又自己作《易或》,他说“或者,疑不自信之意也”。书中不载经文,只按节次独自释义。也兼采诸儒之说,但都没有见到其精要。卷首列“观玩要领”一篇,其第二条说“爻辞系于文王,而非周公”,立论果敢。《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一卷。清马国翰辑。马国翰生卒年及事迹未详。该书仅十九条,书内容为谈论帝王应运兴起,持五德转移、天人感应之说,实为荒诞不经。其书称:君以何运而称王则天以相应物象感应,并且人民的相貌也具备相应的五行特征。
十九卷。明沈一贯撰。沈一贯(1531-1615),字肩吾、号龙江,浙江鄞县人。隆庆进士。万历二十二年(1594)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二十八年,进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为首辅。沈一贯在位无
一卷。宋韩元吉撰。韩元吉字无咎。宰相韩维玄孙,官至吏部尚书。自号南溪居士,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南涧甲乙稿》、《南涧小集》等。《桐阴旧话》所载为韩氏家事世旧闻,从韩亿到韩综、韩绛、韩绎、韩维、
五卷。清毕沅撰。毕沅,详见《关中金石记》条。此书为毕沅任河南巡抚时期所著。书前有洪亮吉序一篇,洪在序中称此书“搜罗靡遗,殆称观止”。但是本书疏漏太多,洪言未免推崇过甚。此书有姚元之校本。
一卷。南朝梁沈约(441-513)撰,清马国翰辑,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度支郎、中书郎、国子祭酒、尚书令等。卒谥隐侯。此书《隋书·经籍志》作三卷,《梁书》
九卷。元汪克宽(1304-1372)撰。汪克宽字德辅、德一、促裕,号环谷。安徽祁门人。少承家学,后从师于吴仲迁。中泰定乡试,会试以答策切直被黜,遂弃科举。汪克宽致力于经学研究,授徒于宣州,学者称怀谷先
二卷。清张宗泰撰。是书就《孟子》七篇中,取有关涉诸国分年录事列为一表。表非说则不明,因而先作说明。其据《竹书纪年》驳《史记》,所驳极是。其所为表以见《孟子》先后为序,不因国家大小,载于年表诸国依次为梁
二十卷。清耿埰撰。埰字锡公,河南襄城(今河南襄城)人。是书卷首有高玢序及例言。大旨认为四书宜遵《朱子章句集注》,但他书发明注理者,义多旁出,不必尽合集注原意。大凡朱子注书不拘一例,有断论者,有推原者,
①不分卷。法国沙畹撰。光绪末叶,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我国甘肃、新疆,得汉晋及唐简册约二千件,交予沙畹考释。于是沙畹同在巴黎的中国学者吴勤训、魏怀二人一起对此进行排比整理,选其中文字可辨识的作考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