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象数论

易学象数论

六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宗羲字太冲,号黎洲,浙江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之子。康熙初年,荐修《明史》,以年老多病辞。此书自序云:《易》广大无所不备,从九流百家借鉴精义以推行其说,而《易》之本义反而晦暗不明,世儒过于把象数视为绝学,故反为其所蒙蔽。今对其一一疏通,知其于《易》之根本毫无牵涉,而后反求程传,亦能廓清之一端。又说王辅嗣注简明得当,而且没有浮泛之义,对朱子添入康节先天之学成为一大障碍不满。《周易》传至京房、焦延寿而流为方术,到陈抟又误入歧途流入道家,学者丧失了《周易》的初旨,越推衍越增加交错混杂之说。黄宗羲不满其末派之支离,首先纠正其本原之依托。前三卷论河图洛书先天、方位、纳甲纳音、月建、卦气、卦变、互卦、筮法、占法,又附加所著的原象,为内篇,均为象。后三卷论太玄、乾凿度、元包、潜虚、洞极、洪范数、皇极数、以及大壬、太乙、遁甲,为外篇,均为数。大旨谈圣人用象示人,有八卦之象,六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十象具备而诸象穷尽。后儒所造伪象,乃是纳甲、动爻、卦变、先天,四者错杂而使七者晦暗。因此此书崇七象而排斥四象,并且七者之中又必须求其合于古,以辨析象学之讹。又如遁甲、太乙、六壬三书,世人谓之三式。均主九宫,以参详人事。此书以郑康成的太乙行九宫法证太乙,以《吴越春秋》的占法、《国语》泠州鸠之对证六壬,而说后世均失其传,以考订数学的失误。其持论皆有所依据。因黄宗羲究以象数,所以能够一一洞晓其始末,因而尽得其瑕疵。不是那些据理空谈,不中窥要者所能比。惟本宋代薛季宣之说,以河图为后世图经、洛书为后世地志,因而把河图命为当今的黄册,则未免偏执太过。然而其宏纲巨目,辨论精当详细,与胡谓《易图明辨》,均可说是有功于易道者。收入《四库全书》,路氏有抄本、有汪瑞龄刊本,西麓堂刊本、广雅局刊本。

猜你喜欢

  • 龟山集

    四十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今福建将乐县)人。熙宁九年(1076)进士,调官不赴。学于程颢,颢去世,又学于程颐。闭门不仕十年,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徽宗时,

  • 重修嘉鱼县志

    ①八卷,续增一卷。清张其维撰。张其维,字德隅,山西蒲县人,举人,官嘉鱼知县。康熙十年(1671)县令李元震修嘉鱼县志,以前诸志,皆较略于李志。张其维莅任六年,奉修邑志之令,搜罗旧志,延李懋泗等人依据李

  • 白云稿

    十一卷。明朱右(1314-1376)撰。朱右为明初文学家,字伯贤。临海(今属浙江)人,后徙居上虞。元末,累征不就。明洪武三年(1370),以考礼征与修《元史》,授翰林编修。六年,纂修《日历》,七年,参

  • 读诗一隅

    四卷 清管干珍(生卒年不详)撰。干珍字松干,后改名干贞,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官至漕运总督,被议免官。是编凡四卷,分总说一条、国风七十条、小雅三十八条、大雅十九条、

  • 紫岩易传

    十卷。张浚(1097-1164)撰。张浚,字德远,自号紫岩,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曾为知枢密院事。为官志在恢复北宋旧地,力主抗金。有知人善任之美誉。一度受秦桧排挤,潜心《易》学。受业于程颐门人

  • 吴中金石新编

    八卷。明陈暐撰。陈暐,字耀卿,河南人。明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年号)间,官苏州通判。他与吴县知县邝璠,举人浦应祥、祝允明等人,共同采集郡中石刻,并汇录成此书。书分为七类,按学校、官宇、仓驿、水利、桥梁、祠

  • 上杭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顾人骥修,沈成国纂。宋宁宗嘉泰二年知县黄葵首修县志。宋理宗开庆改元知县钟绍安再修。明成化二年知县萧宏、弘治六年知县徐绶、万历七年知县杨万春先后三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

  • 粤雅堂丛书

    三编,三十集,二百零八种,一千二百八十九卷。清伍崇曜(1810——1863)辑。伍崇曜,原名元薇,商名绍荣,字紫垣,广东南海人。其父伍秉鉴于广东开办洋行,为广东富商,伍崇曜也曾经营怡和行。鸦片战争时曾

  • 遗山诗集

    二十卷。金元好问(1190-1257)撰。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其先出于北魏拓跋氏。北魏亡后,其一支落藉河南,后迁山西。定兴五年(1221)进士及第,但未赴选。金哀宗正

  • 崔氏政论

    一卷。汉崔寔(?-约170)撰。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又字元始,涿郡安平(在今河北安平县)人。官拜尚书之职。《隋志》著录崔寔《正论》五卷,《旧唐志》作《政论》五卷。《正论》、《政论》不过是同书异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