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史参录
二卷。清叶矫然撰。叶矫然字思庵,福建闽县人。顺治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至乐亭县知县。该书仿照李光、杨万里二家《易传》之意,于每卦象爻名以史事证之,以为以人事说《易》才具实用意义。但所举事例不免偏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而不胶滞于一二事。文王、箕子偶尔引以明卦义,无所不可。至于每象每爻必求其事以实之,则未免挂漏牵合。《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二卷。清叶矫然撰。叶矫然字思庵,福建闽县人。顺治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至乐亭县知县。该书仿照李光、杨万里二家《易传》之意,于每卦象爻名以史事证之,以为以人事说《易》才具实用意义。但所举事例不免偏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而不胶滞于一二事。文王、箕子偶尔引以明卦义,无所不可。至于每象每爻必求其事以实之,则未免挂漏牵合。《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一卷。清俞绣荪撰。俞绣荪生卒年不详,字彩裳,浙江德清人,俞樾之女,许祐身之妻,清代诗人。在世三十四年。此书有光绪九年(1883)苏州刊本,收入《春在堂从书》之中,书前有俞樾所作序言。全书共收诗七十五首
十二卷。明陈仁锡撰。该书借剖析字句来发挥意义,虽取《本义》而亦有相异者。大抵据文臆断之处多,而研究古训之处少。因为陈氏本为文人,经学并不是他的专门所长。该书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始据副都御史黄登贤
①四卷。清李云景修,伍三秀等纂。李云景,字青嵋,福建晋江人,副榜贡士,康熙九年(1670)来任五河县知县。伍三秀,邑人。五河志书,创自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潘槐等捃摭采访,列其大略。入清后,散逸不可复纪
①七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陈兰森等修,熊为霖、谢启昆纂。陈兰森,字长筠,广西桂林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员外郎中,曾参订校正《太平寰宇记》,又校订并重刊《大清一统志表》。乾
四卷。宋曾肇(1047-1107)撰。曾肇,字子开,南丰(今江西建昌县)人。曾巩之弟。治平四年(1067)进士,官至中书舍人、龙图阁学士。曾因元祐党籍,被贬为濮州团练副使,安置汀州。卒,追谥文昭。曾肇
一卷。清赵翼(见《廿二史札记》)撰。该谱记宋朝陆游。文笔简净,而许多年代考证却不甚精严。可参看钱大昕著述。现有《瓯北诗话》本。
十二卷。明周统(生卒年不详)撰,清周梦龄、周毓龄增辑。周统字学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号敦厚堂主人。周梦龄字蘧庄,周毓龄字问袁,周统的裔孙。该书前有明万历戊子(1588)郝敬序;又有《论略》若干则
十二卷。清方宗诚(详见《读易笔记》)撰。作者认为孔子作《春秋》以明先王的大义,而使乱臣贼子有所惧,故凡是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交际之事,虽小必书,以说明动乱自微而著。《春秋集义》据“经世”“道名
三卷。清成孺(生卒年不详)撰。成孺此书,分天德、王道两大纲,纲有总序。天德之子目为仁、义、礼、智、信五性,五性下又别列子目若干。成孺申明全篇以仁为天德之首。次卷为王道,列目凡十。敦伦第,亲亲第二,存故
各三卷。不著撰者姓名、时代。明《白云霁道藏目录》注题为《李氏易因》,亦不著其名字。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经部易类著录有李贽《九正易因》四卷,注称此即云霁所谓李氏。李贽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万历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