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通鉴

明通鉴

一百卷。清夏燮(1800-1875)撰。燮字父(一作谦甫)、季里,别号谢山居士、江上蹇叟,安徽当涂人。道光元年(1821)中举人,历任安徽青阳、直隶临城训导,湖南安仁知县。咸丰十年(1860)入曾国藩幕府,后任江西永宁知县等。其人精通音韵,“兼深史学,留意时务”,著述颇多。有《明通鉴》、《中西纪事》、《粤氛纪事》、《五服释例》等多部著作。燮以为明代之大事,非通鉴不能经纬之,于是以《明实录》、《明史》、《通鉴纲目三编》资料为主,参考《明会典》、《一统志》及稗官野史数百种(包括清代禁书颇多)于同治元年(1862)编成是书。包括前编四卷,记明代肇起;正编九十卷,通记明代;附编六卷,记南明五王和郑成功父子事。通编始元至正十二年(1352),终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前编用元纪年,附编用清纪年。对有明一代大政叙次条理,载事详明,对正史欠备之处补充颇详。对不敢深信的史事,撰成考异,分注正文之下,对于史料鉴别,史实考订补益甚多,不仅订正了《明史》中的不少错误,并保存了丰富的史料。本书初刊于同治十二年(1873)江西宜黄官署,光绪二十三年(1897)有湖北官书处本,光绪年间有上海照石斋书局本,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沈仲九点校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四朝闻见录

    五卷。宋叶绍翁撰。生卒年不详。叶绍翁字靖逸,又字嗣宗,自署龙泉(今浙江龙泉)人,曾在朝做官,仕履行状失考。此书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共二百零七条。甲、乙、丙、丁四集,皆叙宋高、孝、光、宁宗四朝轶闻

  • 辨隐录

    四卷。明赵凤翀撰。凤翀字文举。事迹爵里不详。曾官至知府。该书乃归田后所作,主要记古人隐居事迹。书分七门,曰龙隐、高隐、智隐、神隐、石隐、痴隐、仕隐。该书强生分别,殊无义例,有时甚至白黑不分,任意为之。

  • 画墁录

    一卷。宋张舜民(约1034-约1100)撰。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碇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登进士第后,为襄乐令,累官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受元祐党籍牵连,被贬商州。后复集贤殿修撰而卒。张舜

  • 虞乡县志

    ①十二卷。清周大儒修,尚云章等纂。周大儒字宗鲁,四川广安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任虞乡知县。尚云章字汉辉,邑人,贡生。按虞乡之设,始于后周,隋、唐、宋、五代皆因之,

  • 古参同契集注

    六卷。清刘吴龙(生卒年不详)撰。刘吴龙,字绍文,南昌人,雍正癸卯(1723年)进士,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撰有《古参同契集注》等。《周易参同契》一书,始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撰“《参同契五行相

  • 重浚吴淞江全案

    五卷。不著编者名氏。考本篇中所载治浚疏奏之人名,乃陶澍、李鹏、梁章钜、蒋攸铦等,皆清道光年间抚道江苏诸官。重浚吴淞,其身当其事。后人则搜其奏议条例等文,辑成此书。清刻本,共五卷。首冠工段图一、吴淞图一

  • 藏书

    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李贽事迹详见《九正易因》。是书记述战国至元史事,纪传体裁,纪传之中,又各立名目。前有自序曰:“前三代吾均勿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

  • 札迻

    一卷。清孙诒让撰。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一作籀廎,浙江瑞安县人。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授刑部主事,后五试礼部不遇,遂一意古学。晚年主温州师范学堂,继为浙江教育会长。著述极丰,

  • 崇祯五十宰相传

    一卷。清曹溶(1613-1685)撰。曹溶字洁躬,号秋岳,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入清后官至户部侍郎。工诗文,除本书外,尚著有《静惕堂诗集》、《粤游

  • 四书简题

    四卷。清李元春撰。是书首有自序,言“凡书悉有题,而题四书,简为最先。所题皆阅旧说未能了,思之而得者”。其于旧说引《松阳讲义》、《四书汇参》最多,虽遵朱注,间或也能持平。书中也有关于大义者,如谓成子弑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