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新乐府
二卷。《附录》一卷清胡介祉撰。生卒年未详。胡介祉字存仁,号循斋,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礼部尚书衔。秘书院学士兆龙之子。康熙间官湖北佥事道。此书共六十首,皆咏明季事。每首各有小序,注其本末。时《明史》尚未成,故自谓就传闻逸事,取其有关治乱得失者记录。今其事既多众著,诗尤重滞不足观。惟阜城死、浣衣局、刘状元、三罪辅、迎太后、假皇后,各诗下小序所注数事,皆他书所罕见。有排印本。
二卷。《附录》一卷清胡介祉撰。生卒年未详。胡介祉字存仁,号循斋,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礼部尚书衔。秘书院学士兆龙之子。康熙间官湖北佥事道。此书共六十首,皆咏明季事。每首各有小序,注其本末。时《明史》尚未成,故自谓就传闻逸事,取其有关治乱得失者记录。今其事既多众著,诗尤重滞不足观。惟阜城死、浣衣局、刘状元、三罪辅、迎太后、假皇后,各诗下小序所注数事,皆他书所罕见。有排印本。
满汉文各一卷。清张廷玉(详见《明史》)撰。和硕怡贤亲王名允祥,为清圣祖第十三子。因助清世宗胤禛夺取皇位,被封为怡亲王。雍正元年(1723年)总理户部。三年(1725年),命理京畿水利。四年(1726年
八卷。明陈云式撰。陈云式,字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分二十四类,为杂采诸家诗话而成,但讳其出处,故漫无持择,也就无法考证。《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氏生平见“越语肯綮录”。《周易》的《系辞》及爻象多为韵文,吴棫《韵补》很少征引《周易》文字,至明张献翼始作《读易韵考》七卷。然张氏不懂古音,往往随口取读,或牵引附会,颇庞杂无绪。至
四卷,续一卷。清朱士端撰。士端字铨甫,江苏宝应县人,道光元年举人。士端曾住在王引之家,得亲炙其父念孙,饱闻王氏父子之论,故于声音训诂之学,俱有心得。此书大旨与《经义述闻》相近,而精则不及。如释《诗·载
十卷。《续集》二卷。明张泰(1436-1480)撰。张泰,字亨父,号沧洲,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官至翰林院修撰。是明成化间著名诗人。泰为人恬淡,独喜赋
十二卷。明阮元声编。阮元声,字号籍里与生平始末不详。著有《南诏野史》。是书辑自梁迄明婺人所作诗二百五十四家。自乐府迄六言,皆以体分,每篇后间附评语。搜辑颇富,略远评近为其特点之。《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十九卷。明康海(1477-1540)撰。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武功(今属陕西)人,弘治十五(1502)进士第一,授修撰,后落职,放浪自恣,尝挟声妓酣饮,制乐造歌曲。著有《对山集》、《武功县志》。此集为
二十四卷。《蜜梅花馆文录》一卷。《诗录》一卷。清焦循(1736-1820)撰。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江都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应礼部试不第。回家奉母,不求仕进
一卷。汉晁错(前200-前154)撰,清马国翰辑。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汉景帝时任御使大夫,主张削夺诸侯王国封地,加强中央集权。后遭谮被杀
三十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详见《金石萃编补目》条。专门著书录墓志碑全文的,黄本骥是第一人。赵明诚《金石录》收墓志一百七十八篇,均不录碑文。黄氏有鉴于此,因而备录碑文,认为沧桑虽变,而陈人事迹犹能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