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日知录

日知录

三十二卷。清顾炎武撰。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后改名炎武,自称蒋山佣,号亭林,学者称亭林先生。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后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亡命黄河南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从事学术活动。晚年卜居华阴,卒于曲沃。生平学问博洽,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地理河漕、兵农经济、经史百家、金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都有深刻研究。为学侧重考证,反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恶习,开创清代朴学风气。所著尚有《音学五书》、《韵补正》、《金石文字记》、《石经考》、《九经误字》、《左传杜解补正》、《五经异同》等多种。《日知录》前有自记,称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是书盖顾氏一生精力所注者也。书中不分门目,而编次先后则略以类从。大抵前七卷皆论经义,八卷至十二卷皆论政事,十三卷论世风,十四卷、十五卷论礼制,十六卷、十七卷皆论科举,十八卷至二十一卷皆论艺文,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杂论名义,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论史法,二十七卷论注书,二十八卷论杂事,二十九卷论兵及外国事,三十卷论天象术数,三十一卷论地理,三十二卷为杂考证。顾氏与人书云:“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某自五十以后,笃志经史,其于音学深有所得,今为五书以续三百篇以来久绝之传。而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又云:“尝谓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己。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锉碎散,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乎!承问《日知录》又成几卷,盖期之以废铜,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诚如顾氏所言,是书以明体达用为目的,顾氏针对晚明诸儒空言心性之弊端,因时立言,综核名实,试图恢复儒术之本来面目,以为经世之至道,故著作如此资治之书也。此书另一特点是考证精详,引据浩博,《四库全书提要》云:“炎武学有本原,博赡而能通贯,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抵牾者少。”顾氏生前曾刊刻是书之八卷,先生初刻自序云:“炎武所著《日知录》因友人多欲钞写,患不能给,遂于上章阉茂之岁刻此八卷。”后续写二十八卷,学者皆欲得其钞本。至先生故世后,全帙方得以刊刻,其门人潘耒云:“耒少从先生游,尝手授是书。先生没,复从其家求得手稿,较勘再三,缮写成帙。与先生之甥刑部尚书徐公健庵、大学士徐公立斋谋刻之而未果,二公继没。耒念是书不可以无传,携至闽中,年友汪悔斋赠以买山之资,举畀建阳丞葛受箕鸠工刻之以行世。”潘耒述于康熙乙亥(1695年),即为全帙初刻时间。后有经义斋刊本、《清经解》本、同治刊本、光绪十三年(1887年)同文书局石印本、民国元年(1912年)鄂官书处刊本等。又嘉定黄汝成曾为之集释,成《日知录集释》,有道光十四年(1834年)刊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等。《增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谓尚有雍正中江阴杨宁增订本,藏卢抱经家,似未刻。

三十二卷。明末清初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是书乃顾氏毕生精力所萃。他在《自序》中说:“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年,乃成一编。”从体例上看,该书为一种读书札记,即将平日读书,随时记下,归纳论证,所以多为考据性的文字。他自述著书的目的,在以“明道”、“救世”为宗旨。书中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全书不分门类。但编次先后,则略以类从。大致前七卷皆论经义,八卷至十二卷论政事,十三卷论世风,十四、十五卷论礼制,十六、十七卷论科举,十八至二十一卷论艺文,二十二至二十四卷杂论名义,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论史法,二十七卷论注书,二十八卷论杂事,二十九卷论兵及外国事,三十卷论天象、术数,三十一卷论地理,三十二卷为杂考证。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继起的考据学派影响很大,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潘来作序时,称之内容丰富,考据精确详尽。阎若璩曾作《潜邱札记》为其补正五十余条,若璩之婿沈俨特在序中言明此事,赵执信在若璩墓志里也特书其事。王士祯等人则以批驳顾炎武观点而沾沾自喜。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清代许多学术都由亭林发其端,而后人衍其续”。但炎武并非考据而考据,而是在考据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思想。清朝统治者出于统治需要,贬低顾炎武的经世之学“或迂而难行”,“或愎而过锐”,大肆赞赏他的“考据精详”,企图借助他的声望为考据学派进行辩护。事实上考据学派虽然部分地接受了顾氏治学精神的传统,但他们把顾炎武的经世之学蜕变为脱离现实政治,单纯追求书本知识的繁琐学术,大大背离了顾炎武的初衷。清阎若璩《潜邱札记》曾对此书作过补正,黄汝成也著有《日知录集释》。本书现有《四部备要》本,《四库全书》本,1990年8月花山文艺出版社据黄汝成集释本再版。

猜你喜欢

  • 大藏一览

    十卷。明代陈实原(生卒年不详)撰。陈实原信佛爱书,积年与佛教经籍打交道。特别是藏经浩繁难于寻览,不便僧俗人等查阅利用,引起他的高度重视,遂录其大略,括为一书,名之《大藏一览》。该书作为大藏经目录指南,

  • 尔雅补释

    三卷。今人汪柏年撰。汪柏年字青在,浙江省桐乡人。是书卷首有无锡钱基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序,谓“汪生青在从余受《诗》、古文辞,而经学则得法于吴县曹叔彦太史、余杭章太炎先生。《周易》、《尚书》、《

  • 谷园摹古法帖

    十八卷。清孔继涑辑。孔继涑字信夫,号谷园。孔子六十九世孙,书家张照之婿。张照以书名天下,孙继涑传其法,书学既深,收藏亦富。此取前碑帖重刻,故曰摹古。无卷数次弟,唐李邕《麓山寺》、《李思训碑》各一卷,《

  • 切韵

    ①五卷。隋陆法言撰。陆法言(562-?)名词,一作慈,字法言,以字行。魏郡临漳(今河北临漳县)人。开皇中为承奉郎,因其父得罪朝廷,坐罪除名。曾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人讨论音韵,评议古今是非、南北通塞,

  • 六幻西厢记

    明闵齐伋(1508-?)辑。齐伋字寓五,明末清初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传朱墨字版、五色版谓之闵本者,多为齐伋所刻。齐伋精字学,著有《六书通》。此书为齐伋集唐元稹《会真记》为幻因;金董解元《西厢记》为

  • 周易晓义

    九卷。清唐一麟撰。唐一麟宜兴人。由贡生而官至江宁府学训导。此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大旨主于义理,与《本义》没有太大的异同,只是不取朱子卦变之说。《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尚论持平

    二卷、析疑待正二卷、事文标异一卷。清陆次云(生卒年不详)撰。陆次云字云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后任河南郏县知县,一生著述很多。著有《湖壖杂记》一卷、《八紘译史》四卷、《译史》四

  • 浩然斋雅谈

    三卷。宋周密(1232-1308)撰。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萧斋,又号弁阳萧斋。山东济南人。理宗朝官浙江义乌县令,宋亡不仕,自号泗水潜夫。其人著作甚丰,以辑录旧闻者居多,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

  • 云梦县志略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吕锡麟修,程怀璟纂。吕锡麟,字柯亭,号仁止,河南新安人,附监生,官云梦知县。程怀璟,字玉农,号小宋,本县人,拔贡,官至云南按察使。明万历十六年(1588),邑人邹观光纂《云梦

  • 闻见录

    一卷。明姚宣(约1621年前后在世)撰。姚宣,字懋昭,应天(今河南商丘)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著有《闻见录》一卷。《闻见录》所记杂事,多涉及神怪。著述态度比较认真,内容里如果是旧事录用,就注明出自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