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选音残本

文选音残本

一卷。不著撰人。此编首尾残阙。起任彦升、王文宪文集序之后半。检卷内子目,知在卷第二十三,止于令升《晋纪总论》。在卷第二十五,特与李善注本相校,则为卷四十七至四十九,知所据为昭明原帙。盖《文选》原编三十卷本。按《新唐书·文学传》,曹宪始以昭明太子《文选》授诸生。而同郡魏模公孙权,江夏李善,相继授,其学大兴。又刘肃《大唐新语·著述篇》,亦称江淮间为《文选》学者。起自江都曹宪。宪有《文选音义》十卷,然肃已称其不传。考《隋志》有萧该《文选音》十卷。《唐书艺文志》有曹宪《文选音》十卷、《许淹音》十卷。而日本《藤源佐世见在书目》,除许曹二家音外,又有《李善文选音义》十卷、《公孙罗音决》十卷。则所谓不传者,特以流行不广,学者为罕遘。日本所传古写本《文选集注》一书,多引古注古音。诸家之说,多有存者。古注盖分百二十卷。故此残卷之卷二十四,在《集注》则适为卷九十三至九十六。兹检《集注》所引《音决》诸条,与此不同,则此残卷非《公孙罗音决》可知。又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清水泙其锋”。此残卷“泙”音之对子妹二反。《集注》引《音决》云:曹七对反,萧子妹反。曹为曹宪,萧为萧该,与曹宪音不同,知亦非曹宪书。然子妹一反,适与萧该音合,则此残卷殆为萧该《文选》之音。然则《隋志》及现在书目所载五家音,许淹家,尚无佐证。然许淹与公孙罗同时,则《音决》不能引许音。而《集注》所引,亦无及许音者。故至今日,许音似无片鳞存在。又此卷民字治字不缺笔,则写于唐武后时可知。而淹年辈又稍后,其著书年月虽不可考,然以在武后以前,其书已传至西陲,则似以定为隋萧该音,理由较为充足。有敦煌卷子本。

猜你喜欢

  • 青琐高议

    前后集各十卷。宋刘斧(约1073年前后在世)撰。刘斧,字里,生卒年均不可考,生平事迹亦知之不多。人称刘斧秀才,足迹曾遍及太原,汴京,杭州各地,推测他早年时代当在北宋仁宗年间,后期生活当在哲宗赵煦或更后

  • 东山书院课集

    一卷。胡元玉录。光绪十八年(1892),胡元玉主讲于湖南攸县东山书院。《东山书院课集》为该院习课之士所作。卷首有胡元玉的序文,还有王闿运为之所作的序文。全书内容除数篇杂文之外,其余的都是经学。此学业都

  • 艺话甲编

    五卷。明茅元仪(1595-1641)撰。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归安(浙江湖洲)人。茅坤之孙。官至觉华岛副总兵。著述宏富。有《平巢事绩考》等。此编皆评诗论文之语。原在嘉靖间,茅元仪之祖父茅坤与王世贞争名

  • 四字经

    一卷。意大利艾儒略(详见《万物真原》)撰。《四字经》是一部撰述耶稣教类之作,全书体例仿《三字经》,历述天主教理及其经文传说,是为启蒙者诵读之本。书后附有李奭于1663年时作跋,初刻于崇祯十五年(164

  • 华阳洞稿

    二十二卷。明张祥鸢(1522-1586)撰。张祥鸢,字道卿,别号虚斋,江苏金坛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云南府知府。著有《华阳洞稿》。是编凡二十二卷。文十三卷,诗九卷。前有万历十七年(158

  • 素屡子

    三卷。唐张弧撰。张弧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是书以屡道、屡德、屡忠、屡孝等名分目,共十四篇,郑樵《艺文略》、《宋史·艺文志》皆作一卷。今本三卷,殆后人分析所制。是书,《唐书·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陈振

  • 集韵表

    一卷。民国施则敬撰。是书因陈澧治《广韵》之法以治《集韵》。认为陈氏所考“喻”“为”二纽,口治心治俱难解析,复并“喻”“为”为一纽。而从黄侃分微于明,考《集韵》为四十纽。复统之以二十三摄,制为一表。以韵

  • 大唐内典录

    十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发律合注戒本》辞条。《大唐内典录》一书,简称《内典录》。“内典”一词是佛教自己对其典籍的称呼。该录是道宣于麟德元年(664)在西明寺所撰。录自东汉至唐初译者二

  • 方斋诗文集

    十卷。明林文俊(约1526年左右在世)撰。林文俊,字汝英,号方斋,莆田(今属福建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谥文修。著有《方斋诗文集》。其文章醇雅,诗亦从容恬适

  • 孔子年表

    一卷。清臧镛(1767-1811)撰。臧镛原名镛堂,字在东,号拜径,江苏武进人。曾师从卢文弨,又从钱大昕、段玉裁治经学,阮元任浙江巡抚时,臧氏曾客其幕府,助其编纂《经籍纂诂》。著有《拜纪日记》、《拜经